有范 >古诗 >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0

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

宋代  苏辙  

庄子谈空惠子听,郢人斤斧俟忘形。
莫嗟质丧无知者,对石何妨自说经。

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翻译及注释

《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庄子谈空惠子听,
郢人斤斧俟忘形。
莫嗟质丧无知者,
对石何妨自说经。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真理和智慧的思考。诗中以庄子和惠子的对话为引子,庄子谈论空无的观点,惠子虚心倾听。接着,诗中提到了郢人,他们用斧斤等工具等待机会来忘却自我。最后,作者告诫人们不要嗟叹那些失去真知的人,对着石头说经也不妨碍自己获得智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哲学思考的场景,通过庄子和惠子的对话,揭示了庄子关于空无的观点。庄子认为,世界万物皆由虚无而生,个体存在的界限是人们主观上的划分,人们应该超越对物质的追求,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惠子则以谦虚的态度倾听庄子的言论,表现出对智慧的追求和对真理的尊重。

诗中提到的郢人斤斧俟忘形,意味着他们通过劳动来达到心境的静谧和超越个体的境地。这种借助劳动来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也是诗中表达的一种追求智慧的方式。

最后两句"莫嗟质丧无知者,对石何妨自说经"提醒人们不要嗟叹那些失去真知的人,因为即使在无人聆听的环境中,自己对着石头说经,也能获得智慧的启示。这是一种表达作者对于智慧的追求和对个体主动探索的鼓励。

整首诗通过对庄子思想和智慧追求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意义和智慧的思考,鼓励人们超越个体的限制,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拼音读音参考

hé zi zhān háo zhōu qī jué guān yú tái
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

zhuāng zi tán kōng huì zi tīng, yǐng rén jīn fǔ qí wàng xíng.
庄子谈空惠子听,郢人斤斧俟忘形。
mò jiē zhì sàng wú zhī zhě, duì shí hé fáng zì shuō jīng.
莫嗟质丧无知者,对石何妨自说经。


相关内容:

陪欧阳少师永叔燕颍州西湖

送张公安道南都留台

张安道尚书生日

送钱婺州纯老

南窗


相关热词搜索:鱼台子瞻七绝
热文观察...
  • 和子瞻濠州七绝虞姬墓
    布叛增亡国已空,摧残羽翮自令穷。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
  • 和子瞻濠州七绝浮山洞
    洞府元依水面开,秋潮每到洞门回。幽人燕坐门前石,长看长淮船去来。...
  • 次韵子瞻记十月十六日所见
    君不见天高后土黄,变化出入唯阴阳。旋凝细雾作飞雹,复遣震雷追日光。可怜万物甚微细,坐听百变......
  • 宛丘二咏
    旱湖堤上柳空多,倚岸轻舟奈汝何。秋雨连渠添积润,春风吹冻忽生波。虫鱼便尔来无数,凫雁犹疑未......
  • 欧阳太师挽词三首
    雄文元命世,直气早成风。受任衰迟后,安邦反侧中。回天深有力,扈圣耻言功。事已身随去,惊嗟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