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授经台(乃南山一峰耳,非复有筑处·)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21

授经台(乃南山一峰耳,非复有筑处·)

宋代  苏轼  

剑舞有神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
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

授经台(乃南山一峰耳,非复有筑处·)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授经台(乃南山一峰耳,非复有筑处·)翻译及注释

《授经台(乃南山一峰耳,非复有筑处·)》是苏轼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授经台的景象。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授经台(乃南山一峰耳,非复有筑处·)
剑舞有神通草圣,
海山无事化琴工。
此台一览秦川小,
不待传经意已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授经台的景象。诗人通过描述授经台上的剑舞和琴音,表达了剑舞者和琴师的超凡技艺。他们的表演如此出色,以至于海洋和山川都被他们的才华所化解,成为他们的伴奏和舞台。然而,诗人接着指出,尽管授经台高耸,但从这里俯瞰秦川,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没有什么值得传颂的事情。

赏析:
《授经台》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诗。通过对剑舞和琴音的描绘,诗人苏轼展示了技艺的高超和艺术的力量。剑舞者和琴师的才华使得自然界的元素都为之倾倒,海山都化作他们的伴奏和舞台,这展示了他们的非凡魅力和影响力。

然而,诗人在描绘完这一壮丽景象后,转而指出授经台的高耸,却让人感到秦川的渺小和无足轻重。这种对比凸显了人类才华与自然界的辽阔和永恒之间的对比。诗人的意思是,尽管人类可能在某个领域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但在大自然的面前,这些成就都变得微不足道。这种对人类努力和成就的相对评价,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诗人用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了对世俗追求和成就的淡然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授经台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人类才华和努力相对于自然界的渺小和无足轻重。它提醒人们珍惜自然的伟大和人生的短暂,以及对成就的淡然和超越。

授经台(乃南山一峰耳,非复有筑处·)拼音读音参考

shòu jīng tái nǎi nán shān yī fēng ěr, fēi fù yǒu zhù chù
授经台(乃南山一峰耳,非复有筑处·)

jiàn wǔ yǒu shén tōng cǎo shèng, hǎi shān wú shì huà qín gōng.
剑舞有神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
cǐ tái yī lǎn qín chuān xiǎo, bù dài chuán jīng yì yǐ kōng.
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


相关内容:

李氏园(李茂贞园也,今为王氏所有·)

留题仙游潭中兴寺寺东有玉女洞洞南有马融读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九首暴雨初晴楼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九首暴雨初晴楼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九首暴雨初晴楼


相关热词搜索:一峰南山
热文观察...
  • 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
    百亩新池傍郭斜,居人行乐路人夸。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纵饮坐中遗白帢,幽寻尽处见......
  • 秀州僧本莹静照堂
    鸟囚不忘飞,马系常念驰。静中不自胜,不若听所之。君看厌事人,无事乃更悲。贫贱苦形劳,富贵嗟......
  •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崖崩涧绝......
  • 寿州李定少卿出饯城东龙潭上
    山鸦噪处古灵湫,乱沫浮涎绕客舟。未暇燃犀照奇鬼,欲将烧燕出潜虬。使君惜别催歌管,村巷惊呼聚......
  • 濠州七绝  观鱼台
    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如。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