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为如镜净上人赋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仇远
2025-07-19

为如镜净上人赋

宋代  仇远  

一片灵台月,圆明适中规。
谁知相对者,曾悟未磨时。
去垢元来净,观空了不疑。
水边閒独立,照见白须眉。

为如镜净上人赋翻译及注释

《为如镜净上人赋》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片灵台月,圆明适中规。
谁知相对者,曾悟未磨时。
去垢元来净,观空了不疑。
水边闲独立,照见白须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月亮的形象,表达了一种人在修行过程中的心境和领悟。

诗的开头,作者用"一片灵台月"来形容月亮。这里的"灵台"指的是人的心灵,以月亮来隐喻人的内心,表达了一种清明、明亮的心境。"圆明适中规"则是在形容月亮的形状,它的圆满和适中符合了一种规矩和秩序的美感。

接下来的两句"谁知相对者,曾悟未磨时"表达了人在面对月亮时的感慨。"相对者"指的是与月亮相对的人,也可以理解为自己。"曾悟未磨时"指的是曾经领悟但尚未完全修炼的状态。这里暗示了人在修行道路上,虽然已经有一些心得,但仍然需要不断磨砺和提高。

紧接着,诗中提到"去垢元来净,观空了不疑"。这里的"去垢"指的是心灵的净化和提升,"元来净"表示本来就是纯净的。"观空了不疑"则是表达了对空性的理解和认同。这里的"空"指的是佛教中的空性观念,即一切事物都是无常、无我、无实性的。诗人表达了对佛理的领悟,认识到了世间万事皆空的真理。

最后两句"水边闲独立,照见白须眉"表达了诗人在水边静静独立的心境。这里的"白须眉"可以理解为自己,也可以理解为对修行者的描述。通过静默的环境,诗人能够反观自身,洞察内心的真实。

整首诗词通过月亮、水边等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修行道路上心境变化和领悟的思考。通过对佛理的领悟,诗人表达了对空性的理解和对纯净心灵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我心性的反观。这首诗词以简洁、含蓄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思想,展示了宋代文人的修身养性之风。

为如镜净上人赋拼音读音参考

wèi rú jìng jìng shàng rén fù
为如镜净上人赋

yī piàn líng tái yuè, yuán míng shì zhōng guī.
一片灵台月,圆明适中规。
shéi zhī xiāng duì zhě, céng wù wèi mó shí.
谁知相对者,曾悟未磨时。
qù gòu yuán lái jìng, guān kōng liǎo bù yí.
去垢元来净,观空了不疑。
shuǐ biān xián dú lì, zhào jiàn bái xū méi.
水边閒独立,照见白须眉。


相关内容:

同室

题赵仲穆山水二首

题赵仲穆山水二首

送王仙麓使君赴道州暂归三山

送田道士归茅阜


相关热词搜索:上人
热文观察...
  • 五日
    湘魄能传楚泽芳,何如倒载醉襄阳。夕阳空照栽葵圃,宿雨难乾打麦场。龙去涎留丹井湿,燕归泥落墨......
  • 约山中友
    望极秋空无片云,前山历历见遥岑。新鸿渐到边城静,旧雨不来汀草深。仙李有时曾入梦,伯桃死后少......
  • 小园梅已绿阴忽见一花甚香
    此枝绿阴繁,枝上子如豆。一花褎然见,香襞苔藓透。虽同梨云梦,亦出桃李右。矜骄若自惜,终觉老......
  • 圆通峰顶
    结亭孤绝处,登眺不辞劳。万木俯在下,一峰如此高。山围湖面小,藤络树根牢。挥手红尘表,天风欲......
  • 和韵胡希圣湖上
    连作湖山五日游,沙鸥惯识木兰舟。清明寒食荒城晚,燕子梨花细雨愁。赐火恩荣皆旧梦,禁烟风景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