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吴资政挽词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19

吴资政挽词二首

宋代  梅尧臣  

天下文章老,为公地底铭。
平生怀道德,铺写若丹青。
蒲市一朝罢,洛人皆泪零。
嗟嗟庙堂贵,今以柏为庭。

吴资政挽词二首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吴资政挽词二首翻译及注释

《吴资政挽词二首》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下文章老,为公地底铭。
平生怀道德,铺写若丹青。
蒲市一朝罢,洛人皆泪零。
嗟嗟庙堂贵,今以柏为庭。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吴资政的挽词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吴资政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中提到了吴资政的文章才华,将其比喻为天下文章的典范,将其名字铭刻在公共场所,以示永恒。诗人还表达了对吴资政道德修养的赞美,将其道德追求比作丹青绘画,意味着他的品德高尚如艺术品一般。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吴资政去世后,蒲市(指吴资政的官职)一片哀悼之情,洛人(指洛阳人)无不流泪。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庙堂贵族的感慨,以柏树作为庭院的象征,暗示了吴资政的高尚地位和永恒的价值。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吴资政的深深怀念和对他高尚品德的赞美。诗人通过对吴资政才华和道德的赞美,展现了他对吴资政的崇敬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吴资政的文章才华比作天下文章的典范,将他的道德修养比作丹青绘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情。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描写蒲市一朝罢、洛人皆泪零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吴资政的哀悼之情。最后两句则以柏树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庙堂贵族的感慨,暗示了吴资政的高尚地位和永恒的价值。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梅尧臣对吴资政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吴资政挽词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wú zī zhèng wǎn cí èr shǒu
吴资政挽词二首

tiān xià wén zhāng lǎo, wèi gōng dì dǐ míng.
天下文章老,为公地底铭。
píng shēng huái dào dé, pù xiě ruò dān qīng.
平生怀道德,铺写若丹青。
pú shì yī zhāo bà, luò rén jiē lèi líng.
蒲市一朝罢,洛人皆泪零。
jiē jiē miào táng guì, jīn yǐ bǎi wèi tíng.
嗟嗟庙堂贵,今以柏为庭。


相关内容:

吴正仲遗新茶

吴正仲遗二物咏之其一金盏子

吴正仲见访回日暮必未晚膳因以解嘲

吴冲卿学士以王平甫言淮甸会予久未至冲卿与

吴长文紫微见过


相关热词搜索:二首挽词资政
热文观察...
  • 吴资政挽词二首
    峨峨陉土厚,自古葬贤人。百尺不逢水,千年空闭春。夜台埋琬琰,陇道刻骐驎。西望缘缨泪,曾无幕......
  • 五日登北山望竞渡
    南方传竞渡,多在屈平祠。箫鼓满流水,风烟生画旗。千桡速飞鸟,两舸刻灵螭。尽日来江畔,谁知轻......
  • 五日与陈真卿饮
    五日逢南国,三年别旧都。招魂传楚客,抚节见灵巫。蒿艾因时采,蛟龙为俗驱。清樽与鹅炙,忻此故......
  • 五月二十四日过高邮三沟
    甲申七月七,未明至三沟。先妻南阳君,奄仳向行舟。魂去寂无迹,追之固无由。此苦极天地,心瞀肠......
  • 五月二十夜梦尹师鲁
    昨夕梦师鲁,相对如平生。及觉语未终,恨恨伤我情。去年闻子丧,旅寄谁能迎。家贫儿女幼,迢递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