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二首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韩愈
2025-07-21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二首

唐代  韩愈  

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
谁人与脱青罗帔,看吐高花万万层。
幸自枝条能树立,可烦萝蔓作交加。
傍人不解寻根本,却道新花胜旧花。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二首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二首翻译及注释

楸树二首

几岁生成为大树,
一朝缠绕困长藤。
谁人与脱青罗帔,
看吐高花万万层。

幸自枝条能树立,
可烦萝蔓作交加。
傍人不解寻根本,
却道新花胜旧花。

译文:

多少年生长成为大树,
一朝被缠绕困住了藤。
谁能帮忙解开那青罗帔,
看到高高的花朵万万层。

幸运的是树干能够挺立,
但是让烦恼的藤蔓交叠。
旁观者不懂得寻找真相,
却说新的花朵胜过旧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楸树被长藤缠绕的景象,通过描写树干和藤蔓的关系,表达了对外在表象和内在本质的思考。

诗人以楸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的成长和变化。楸树是一个年老的大树,但在韩愈的描写中,它却被一条长藤缠绕住,这条藤蔓给楸树带来了困扰和束缚。诗中的“青罗帔”是指藤蔓,藤蔓缠住了树干,隐喻了困扰和束缚。

诗人对于困扰和束缚的描述充满了痛苦和无奈,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反思。树干能够挺立,表明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它们可以抵抗外部的困扰和侵害。然而,藤蔓的交叠让树干的自由受到了限制,也让在旁观者眼中,看到的只是藤蔓上新的花朵,而忽视了树干的本质。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楸树和藤蔓的形象,探讨了存在于生活中的束缚和无奈。他认为旁观者只看表面现象,不去寻求事物的真相,以至于错误地认为新花更胜旧花。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幼稚和浅薄观点的批判,也反映出他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抒发真情实感,通过楸树和藤蔓的对比,表达了自由和束缚的对立。诗人对于生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度洞察,使得这首诗更具有深邃的意蕴,赋予了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yóu chéng nán shí liù shǒu qiū shù èr shǒu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二首

jǐ suì shēng chéng wéi dà shù, yī zhāo chán rào kùn zhǎng téng.
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
shuí rén yǔ tuō qīng luó pèi, kàn tǔ gāo huā wàn wàn céng.
谁人与脱青罗帔,看吐高花万万层。
xìng zì zhī tiáo néng shù lì, kě fán luó màn zuò jiāo jiā.
幸自枝条能树立,可烦萝蔓作交加。
bàng rén bù jiě xún gēn běn, què dào xīn huā shèng jiù huā.
傍人不解寻根本,却道新花胜旧花。


相关内容:

凤台曲

折枝花赠行

观云篇

梨花下赠刘师命

对酒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
    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外栏黄鹄下,中柱紫芝生。每带云霞色,时闻箫管声。望君兼有月,幢盖俨......
  • 和武相公春晓闻莺
    语恨飞迟天欲明,殷勤似诉有馀情。仁风已及芳菲节,犹向花溪鸣几声。...
  • 春园即事
    水隔群物远,夜深风起频。霜中千树橘,月下五湖人。听鹤忽忘寝,见山如得邻。明年还到此,共看洞......
  • 送万巨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望断青......
  • 乌栖曲二首
    蛾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画舸双艚锦为缆,芙蓉花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