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林景熙
2025-07-20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宋代  林景熙  

百感凑孤夜,江楼起呼月。
秋虫声转悲,念此众芳歇。
人生非金石,青鬓忽已雪。
逾淮橘心移。
出山泉性汩。
猗兰抱孤芳,不受宿莽没。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作者简介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翻译及注释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百感凑孤夜,江楼起呼月。
在这孤寂的夜晚,百感交集,我站在江楼上向月亮呼唤。

秋虫声转悲,念此众芳歇。
秋天的虫声变得悲伤,我想到了这里众多美好的事物已经消逝。

人生非金石,青鬓忽已雪。
人生不是坚固的金石,青春的发丝已经突然变成雪白。

逾淮橘心移,出山泉性汩。
越过淮河,橘子的核心迁徙,从山中泉水流动而来。

猗兰抱孤芳,不受宿莽没。
猗兰这种花朵环抱着独特的芬芳,不会被岁月的洗刷所遗忘。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人在孤寂的夜晚,思绪万千,站在江楼上向月亮倾诉自己的心情。他感叹秋虫的声音变得悲伤,触发了他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思考。诗人认识到人生不如坚固的金石,青春易逝,年轻的发丝转瞬之间变成了白发。然而,诗人也提到了橘子的核心迁徙和猗兰花朵的坚韧,暗示着在岁月中仍有一些珍贵的事物能够保留下来,不被时间的流逝所淡忘。

这首诗词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意象,通过对岁月变迁和人生脆弱性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运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诗词充满了禅意和哲理。整首诗词意境独特,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拼音读音参考

zá yǒng shí shǒu chóu wāng zhèn qīng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bǎi gǎn còu gū yè, jiāng lóu qǐ hū yuè.
百感凑孤夜,江楼起呼月。
qiū chóng shēng zhuǎn bēi, niàn cǐ zhòng fāng xiē.
秋虫声转悲,念此众芳歇。
rén shēng fēi jīn shí, qīng bìn hū yǐ xuě.
人生非金石,青鬓忽已雪。
yú huái jú xīn yí.
逾淮橘心移。
chū shān quán xìng gǔ.
出山泉性汩。
yī lán bào gū fāng, bù shòu sù mǎng méi.
猗兰抱孤芳,不受宿莽没。


相关内容:

梦回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溪亭

溪亭

晓起


相关热词搜索:十首汪镇卿
热文观察...
  •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凤德嗟已衰,宣尼欲浮海。赖有载道经,神功补元宰。删诗挽风变,系易忧世骇。春秋笔削严,西秦书......
  •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老来屏人事,北窗寄高眠。飘飘御风远,银阙开九天。虎豹不见嗔,岂予有仙缘。玉座覆红云,香炉霏......
  •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子有忧世心,蒿然见眉睫。崇交拟昔人,西风寄三叠。作诗匪雕锼,要与六义涉。臣甫再拜鹃,高风或......
  •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青莲不随劫,金鼎能回枯。吾道寄流水,此外何所须。岂不念百年,奄忽归丘墟。生死同书夜,逆天讵......
  •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沦恶易如坠,进善难如登。危哉方寸地,风雨吹冥冥。尺水增丈波,鳅鳝亦不鲸。海桑空变易,天地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