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北归三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曾巩
2025-07-24

北归三首

宋代  曾巩  

江海多年似转蓬,白头归拜未央宫。
堵墙学士惊相问,何处尘埃瘦老翁。

北归三首作者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北归三首翻译及注释

《北归三首》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海多年似转蓬,
白头归拜未央宫。
堵墙学士惊相问,
何处尘埃瘦老翁。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离开江海,返回首都拜访未央宫。在归途中,一位墙壁上的学士被老人的风貌所吸引,向他询问他来自何处,以及为何满面尘埃,体态瘦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疲惫而衰老的旅行者,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下是对每个句子的分析:

1. "江海多年似转蓬":江海是一个广阔的代表性景观,这里暗喻了长久的岁月流逝。"转蓬"意味着无定的漂泊,表达了诗人在江海间漫游多年的心境。

2. "白头归拜未央宫":白发象征着年老,"归拜未央宫"则表示老人回到首都,向尊贵的未央宫致敬。这里也可理解为老人回到了曾经的辉煌之地,希望能够重温过去的荣光。

3. "堵墙学士惊相问":"堵墙"指的是墙上的壁画,"学士"表示墙上的壁画中的学者形象。这句表达了学士对老人的惊讶和好奇,他被老人的形象所吸引,主动询问老人的来历。

4. "何处尘埃瘦老翁":这句是学士对老人的提问。"何处"指的是老人来自何方,"尘埃瘦老翁"则形容了老人的疲惫和衰老。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岁月对人的摧残和侵蚀。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衰老旅人的归途,通过对江海漂泊、白发、尘埃和瘦弱等形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词给人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感觉,让人对生命的短暂和岁月的流转产生共鸣。

北归三首拼音读音参考

běi guī sān shǒu
北归三首

jiāng hǎi duō nián shì zhuǎn péng, bái tóu guī bài wèi yāng gōng.
江海多年似转蓬,白头归拜未央宫。
dǔ qiáng xué shì jīng xiāng wèn, hé chǔ chén āi shòu lǎo wēng.
堵墙学士惊相问,何处尘埃瘦老翁。


相关内容:

北归三首

北归三首

正月十一日迎驾呈诸同舍

北池小会

正月六日雪霁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北湖
    当时泛西湖,已觉烟水永。北堤复谁开,长涵一川静。久幽繇地偏,跬步人迹屏。我初得之喜,指顾辟......
  • 北园会客不饮
    画桥南北水西东,高下花枝绿间红。殢得春风人尽醉,独醒谁似白头翁。...
  • 边将
    太祖太宗能得人,长垒横边遮虏尘。太传李汉超,侍中何继筠,二子追接吴与孙,镇齐抚棣功业均。卓......
  • 北渚亭雨中
    振衣已出尘土外,卷箔更当风雨间。泉声渐落石沟涧,云气迥压金舆山。寒沙漠漠鸟飞去,野路悠悠人......
  • 不饮酒
    不饮酒,不善谐,少年醒眼看花开。况从多病久衰耗,自顾白发垂毡毸。纵遇花时少情思,经春不曾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