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汴州乱二首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韩愈
2025-07-22

汴州乱二首

唐代  韩愈  

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
健儿争夸杀留后,连屋累栋烧成灰。
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
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
昨日乘车骑大马,坐者起趋乘者下。
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汴州乱二首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汴州乱二首翻译及注释

《汴州乱二首》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描绘了唐朝时期汴州城遭受战乱的景象。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汴州城门朝不开,
天狗堕地声如雷。
健儿争夸杀留后,
连屋累栋烧成灰。

诸侯咫尺不能救,
孤士何者自兴哀。
母从子走者为谁,
大夫夫人留后儿。

昨日乘车骑大马,
坐者起趋乘者下。
庙堂不肯用干戈,
呜呼奈汝母子何。

诗意和赏析:
《汴州乱二首》描绘了战乱中汴州城的惨状以及社会道德的崩溃。诗中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抒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愤慨和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担忧。

首节描述了汴州城门关闭,朝廷无法进入,形容了城中的混乱和无序。"天狗堕地声如雷"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战乱中的嘈杂和混乱。

第二节描写了战乱中的人们互相残杀,争夸杀留后,城中的房屋被纵火烧毁。这一描写表达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和绝望,城市的繁华和文明化被摧毁。

第三节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失望和对无能的批判。诸侯无法在咫尺之间解救汴州,孤士也无法自救。"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这两句表达了在战乱中,亲人之间的分离和家庭的破碎,显示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摧毁。

最后一节中,作者以讽刺的口吻描述了当时朝廷的无能和不愿使用武力的态度。"庙堂不肯用干戈"表明朝廷对于解决战乱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诗的最后一句"呜呼奈汝母子何"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乱中无辜妇孺的悲悯之情。

总的来说,《汴州乱二首》通过对战乱场景的描写,抨击了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道德的崩溃。作者通过痛切的描绘,表达了对于战乱造成的人间惨状的愤怒和对社会伦理价值的忧虑,展现了韩愈对于社会正义和道德责任的关注。

汴州乱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biàn zhōu luàn èr shǒu
汴州乱二首

biàn zhōu chéng mén cháo bù kāi, tiān gǒu duò dì shēng rú léi.
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
jiàn ér zhēng kuā shā liú hòu,
健儿争夸杀留后,
lián wū lèi dòng shāo chéng huī.
连屋累栋烧成灰。
zhū hóu zhǐ chǐ bù néng jiù, gū shì hé zhě zì xìng āi.
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
mǔ cóng zǐ zǒu zhě wèi shuí, dài fū fū rén liú hòu ér.
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
zuó rì chéng chē qí dà mǎ,
昨日乘车骑大马,
zuò zhě qǐ qū chéng zhě xià.
坐者起趋乘者下。
miào táng bù kěn yòng gān gē, wū hū nài rǔ mǔ zǐ hé.
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相关内容:

出门

嗟哉董生行

马厌谷

驽骥

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


相关热词搜索:二首汴州
热文观察...
  •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
    河之水,去悠悠。我不如,水东流。我有孤侄在海陬,三年不见兮使我生忧。日复日,夜复夜。三年不......
  • 龊龊
    龊龊当世士,所忧在饥寒。但见贱者悲,不闻贵者叹。大贤事业异,远抱非俗观。报国心皎洁,念时涕......
  •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
    天星牢落鸡喔咿,仆夫起餐车载脂。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会朝元正无不至,受命上宰须......
  • 真慧寺(五祖道场)
    遍寻真迹蹑莓苔,世事全抛不忍回。上界不知何处去,西天移向此间来。岩前芍药师亲种,岭上青松佛......
  •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建封)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