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病退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3

病退

宋代  苏辙  

冷枕单衣小竹床,卧闻秋雨滴心凉。
此间本净何须洗,是病皆空岂有方。
示疾维摩元自在,放身南岳离思量。
病根欲去真元在,中夜梦游何有乡。

病退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病退翻译及注释

《病退》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冷枕单衣小竹床,
卧闻秋雨滴心凉。
此间本净何须洗,
是病皆空岂有方。
示疾维摩元自在,
放身南岳离思量。
病根欲去真元在,
中夜梦游何有乡。

诗意:
这首诗词表现了诗人苏辙在病中的心境和思考。诗人描述了自己病中的景况,冷清的枕头上只有单薄的衣衫,躺在小竹床上,听着秋雨滴落的声音,心中感到凉意沁入心扉。他认为这种清净的环境并不需要洗涤,因为病苦本身是虚幻的,没有真正的治疗方法。

诗人以维摩诘示疾的形象,表达了他超越病苦的心态。维摩诘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展示了超越苦难和病痛的智慧和自在。苏辙将自己比作维摩诘,认为自己可以在病痛中找到自在的心境。他将自己的思绪放在南岳,代表了远离尘嚣的遐思和沉思。

诗人认为病苦的根源虽然想要离去,但真正的本质却仍然存在。在深夜里,他梦游于异乡,暗示了他内心的迷茫和无所归属的感觉。

赏析:
《病退》是一首表达病中心境的诗词,通过描述苏辙病中的环境和思考,展现了他对病苦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中的冷枕、单衣、小竹床等细节描写,营造出清冷静谧的氛围,凸显了诗人在病榻上的孤寂与无奈。秋雨滴落的声音更加强调了他内心的冰凉和无奈。

在面对病苦时,诗人表达出对于世俗疗法的怀疑和对虚幻性的认识。他以维摩诘示疾的形象,表达了超越病苦的智慧和自在。南岳的遐思代表了他远离尘嚣的心愿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最后,诗人在梦游的描写中表达了他内心的迷茫和对归属的思考。这种无所归属的感觉与病痛的存在相互呼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病苦本质的认知。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苏辙在病中所体悟到的人生哲理和对病苦的独特认知,展现了他超越病苦的智慧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病退拼音读音参考

bìng tuì
病退

lěng zhěn dān yī xiǎo zhú chuáng, wò wén qiū yǔ dī xīn liáng.
冷枕单衣小竹床,卧闻秋雨滴心凉。
cǐ jiān běn jìng hé xū xǐ, shì bìng jiē kōng qǐ yǒu fāng.
此间本净何须洗,是病皆空岂有方。
shì jí wéi mó yuán zì zài, fàng shēn nán yuè lí sī liang.
示疾维摩元自在,放身南岳离思量。
bìng gēn yù qù zhēn yuán zài, zhōng yè mèng yóu hé yǒu xiāng.
病根欲去真元在,中夜梦游何有乡。


相关内容:

复病三首

次韵汪琛监簿见赠

次韵侯宣州利建招致政汪大夫

再游庐山三首

次韵道潜南康见寄


相关热词搜索:病退
热文观察...
  • 郭尉惠古镜
    凛如秋月照虚空,遇水留形处处同。一瞬自成千亿月,精神依旧满胸中。〈俗言:“以镜予人,损己精......
  • 次韵子瞻送杨杰主客奉诏同高丽僧游钱塘
    人言长安远如日,三韩住处朝日赤。飞帆走马入齐梁,却渡吴江食吴橘。玉门万里唯言九,行人泪堕阳......
  • 将游金山寄元长老
    粗砂施佛佛欣受,怪石供僧僧不嫌。空手远来还要否,更无一物可增添。...
  • 闭居五咏其三读书
    习气不易除,书魔闲即至。图史纷满前,展卷辄忘睡。古今浩无垠,得失同一轨。前人已不悟,今人复......
  • 闭居五咏其四买宅
    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东家欲迁去,余积尚可捐。一费岂不病,百口傥获安。田家伐榆枣,赋役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