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残花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商隐
2025-07-27

残花

唐代  李商隐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残花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残花翻译及注释

《残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残花啼露莫留春,
尖发谁非怨别人。
若但掩关劳独梦,
宝钗何日不生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残花的悲凉和落寞,暗示了作者自身忧伤的心境。诗中通过描绘残花的状态来表达人间世事无常,一切都在消逝的主题,以及作者对于自己逝去的青春和过去之事的怀念之情。诗中还隐喻着人生的无奈和感伤。

赏析:
诗的开篇两句“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明确了诗的主题,描绘了凋零的残花在露水中啼哭春天的悲凉景象,暗示了作者自身的哀愁情绪。这里的“尖发谁非怨别人”,表达了作者对于逝去之事的悔恨和自责。

接下来的两句“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则揭示了作者的孤独和忧伤。掩关即闭上门窗,孤坐在屋内独自沉思。劳独梦则指作者疲劳的身心和寂寞的梦境。宝钗,则是指珍贵的玉饰,不生尘则暗示作者心中的愿望和希望。

整首诗以描绘凋零的花朵为主线,通过对花的人情化描写,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哀伤和寂寞。诗词简短却饱含深情,通过寥寥数语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苦闷。这是一首以凋零花朵为喻的抒情诗,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和暗示,唤起了读者的共鸣。

残花拼音读音参考

cán huā
残花

cán huā tí lù mò liú chūn, jiān fā shuí fēi yuàn bié rén.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
ruò dàn yǎn guān láo dú mèng, bǎo chāi hé rì bù shēng chén.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相关内容:

陇头行

嘲桃

鹧鸪天(十二月二十二日与许干誉赏梅)

长安春雨

长门怨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晋书引逸诗
    羽觞随波。...
  • 菩萨蛮
    五云深处蓬山杳。寒轻雾重银蟾小。枕上挹余香。春风归路长。雁来书不到。人静重门悄。一阵落花风......
  • 减字木兰花
    渠不改。古有斯人。千载谁能继后尘。春风入手。乐事自应随处有。与众熙怡。何似幽居独乐时。触涂......
  • 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尊前......
  • 芦苇
    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清风时有至,绿竹兴何殊。嫩喜日光薄,疏忧雨点粗。惊蛙跳得过,斗雀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