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长8851千米,宽约为5公尺,它的东南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除了黄土高原地势较高外,大部分在海拔202X年四季又那么迷人,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
最吸引我的是冬天的长城。
冬天的长城是纯白的。
清晨,天空中飘落下纯白的雪花。那雪花像小精灵似的,急促而又灵巧地落到长城的台阶上、城墙上……
雪越下越大。雪花如鹅毛般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长城上的积雪越来越多,越积越厚。慢慢地,慢慢地,那青灰色的砖块渐渐消失。长城如同铺了一层厚厚的白毛毯。那“青龙”已变成了“白龙”。
雪天的长城万籁俱寂,只听得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渐渐地,渐渐地,空中的雪花小了下去,宛若柳絮一般,轻轻地,柔柔地落在长城上。
一会儿,雪,停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长城旁的大树,裹上一身银装,大山裹着白大衣。啊,好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站在白毛毯铺成的台阶上,眼里看到的是白色的毛毯,脚下踩的是白色的毛毯。你被裹在一片纯白的光辉中,给这白色的光辉网牢了。
那一片迷人的白色,简直把你融进一个神奇的冰雪世界里,使你忍不住张开双臂,捧起这美丽的雪…
说明文长城作文600字大全2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万里长城”吧,它可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如果不知道,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方里长城”吧!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它主要分布在15个省区市,总长为一万两千多华里。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2X年前的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吗?它历经了历史风雨的洗刷,如今依然将它的雄伟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真让我感慨万千。
带着对古人无比的崇敬之情,我和爸爸妈妈开始爬长城了,我们拾级而上,脚下的路随着山势,时而平缓,时而陡峭。妈妈告诉我,这里的每一块墙砖,自它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中国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秦始皇统一天下,见证了万马嘶鸣、刀光剑戟的残酷战争,见证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见证了外来入侵者在华夏大地上烧杀抢掠,犯下的累累罪行,更见证了今天强大的祖国如巨龙般腾飞。
走着走着我发现城墙的两边是不同的,一边是凹凸不平的,一边是平的。仔细想想,我恍然大悟,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的入侵,凹凸不平的一边一定就是关外,便于防守射箭。长城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小楼,我想这一定就是烽火台了。烽火台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所以每爬上一个烽火台就要经历一段陡坡,有的路面在我看来接近于垂直,我要抓住旁边的栏杆,手脚一起使劲才行,爬上去时气喘吁吁,手脚发软,觉得已经是用尽浑身力气了。可往前一看,前面的路还有很长,一个陡坡连一个陡坡,这时的我真有些泄气。开始打退堂鼓了,想着干脆坐缆车下山吧。可妈妈鼓励我说,爬到最高层才算是好汉呢!到了长城就一定要做回好汉,我又鼓足了劲,和爸爸妈妈手牵着手继续向上攀登。
终于我们经过好汉坡到达了八达岭的最高处,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我无比自豪,只有到了山顶才能饱览到一览众山小的奇美的景观。刚才在山下时需仰望才见的长城,现在都在我的脚下了,我用坚持征服了层峦叠嶂的群山。望着面前的壮丽景色,我想到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句子。我想毛主席一定也是站长城最高处,才有了这番感慨。
通过登长城我体验到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真理。古人用他们的血汗创造了万里长城的奇迹,我也要用不懈的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说明文长城作文600字大全4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长城的精华,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 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八达岭万里长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1991年,在全国名胜四十佳评选中,八达岭名列榜首。 八达岭长城在北京北部延庆县境内,距离北京市70多千米。高速公路穿山而过,从北京驱车40分钟便可到达。在这里长城如巨龙一般在崇山峻岭之间沿山脊蜿蜒曲折,烽火台和敌楼密布。墙高7。8米,顶宽7。8米。游人可以登城领略长城的雄伟和工程的浩大、艰巨。 八达岭自古便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在此修筑了长城,至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今明长城大体一致。八达岭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风吹草动的一个山口,明代《长安夜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可见八达岭的地理战略地位。明代为了加强防御,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并将抗倭名将戚继光调来北方,指挥长城防务。经过八十余年的修建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联、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历史上八达岭长城是护卫居庸关的门户,从八达岭长城至今天的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建有关城“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关沟”,而真正扼住关口的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为险要。古人有“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领,如窥井”,“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可见当时居庸关只是一个关城,真正的长城是修建在八达岭。八达岭山口的特殊地形,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这时修筑长城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孙中山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等,为今天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历史回忆。 八达岭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建于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嘉靖、万历年间曾加以修葺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八达岭长城碗蜒于崇山峻岭之间,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绵延。八达岭位于居庸关外口,有东、西两座关门,东叫“居庸外镇”,西称“北门锁钥”。关城东窄西宽,长城从“北门钥锁”关门城合台起依山而筑,城墙高低不一,平均高约7。5米,顶宽约6米,可容五马并驰,十人并行。该段长城的墙体是用整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数百斤。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顶地面铺满方砖,十分平整。墙顶外侧筑有高1、7米的垛口,上有瞭望孔,下有射击洞,内侧建有宇墙。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式的方形城台。
城台有高有低,高的叫敌搂,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相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在制高点上还设有烟墩,即烽火台,是古代传递警讯的设施。
说明文长城作文600字大全5在北京效区有一段八达岭长城遗址,登上这坐长城,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看着这一座座坚固的峰火台、一个个的炮台、弩口,望着这雄伟的古建筑,把我的思绪拉到了远古时代的秦朝……公元前221年,一个寒冷无比的冬天。
在秦国的北边一个山脚下,数百万的百姓、 官兵穿着单薄的衣裳,十几个人一组用木头抬着一块块重千斤的条石,放在一段正在修建的城墙上,若山路较为险峻,他们就会让山羊、马、牛等来干这些工作。人们反复抬起石头、然后将沉重的石头放在城墙上,不敢怠慢一点,如果稍有松懈,就会被监工用鞭子抽一顿。
只见一个小伙子忍受不了这艰苦,他趁着混乱逃跑,他家中还有病重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不料被监工发现了,被暴打一顿。杀一儆佰,没有人再敢逃跑了,许多人都因为劳累过度被累死了。
不仅是秦朝,之后的汉朝、明朝都相继建造了长城,其总建造里程已超过50000多里,每次用人将近百万,被累死者更是不计其数。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丈夫新婚后被官兵抓去当苦力,孟姜女给丈夫送去棉衣,不料得知丈夫已被累死,孟姜女悲痛欲绝,眼泪哭倒了七百里长城,随后跳入护城河自杀。这个故事更是让我们知道了建造长城的艰辛。
长城的作用自然大。古代人民因为总是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所侵犯,所以皇族建造了一道道城墙,被称为“长城”。长城就像是一道防火线,利用易所难攻,居高临下,险峻山势,切断水源等优势,次次将来进犯的匈奴击退,将匈奴击退到漠北后,汉朝人民在秦长城等内又建了一道新长城,随后的几个朝代都继续把长城扩建。
现在,大部分长城已被破坏,只有嘉峪关至山海关这一段比较完整,全长6700公里,最著名的是北京的八达岭长城。
长城被誉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当后人站在这凝结了无数劳动人们心血的巨大城墙之前时,都会回忆起古代修造长城的中国劳动人民,会由衷的赞叹他们的聪明和智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