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偿薛肇明秀才桤木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21

偿薛肇明秀才桤木

宋代  王安石  

濯锦江边木有桤,小园封植伫华滋。
地偏或免桓魋伐,岁晚聊同庾信移。

偿薛肇明秀才桤木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偿薛肇明秀才桤木翻译及注释

诗词:《偿薛肇明秀才桤木》

濯锦江边木有桤,
小园封植伫华滋。
地偏或免桓魋伐,
岁晚聊同庾信移。

中文译文:

在濯锦江边没有一棵桤木,
小园里种植的却是华滋花草。
因为地势偏僻,或许能避免桓魋的砍伐,
到了年末时,倒与庾信的移居相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作品,以描述一棵桤木和小园为主题。桤木是一种高大的树木,常生长在江边。诗人以桤木为象征,表达了对濯锦江边景色的描绘和品味。

首先,诗人写道“濯锦江边木有桤”,表明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是在濯锦江边,但却没有桤木。这种描述营造了一种寥寥无几、稀缺之感,进一步凸显了桤木的珍贵和特别之处。

接着,诗人描述了一个小园,其中种植着华滋花草。华滋花草指的是美丽繁盛的花草,象征着园中的景色繁华绚丽,与前文中缺失的桤木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使得桤木更加引人注目,突显了其独特之美。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提到“地偏或免桓魋伐,岁晚聊同庾信移”。这里的地偏指的是桤木所在的地方偏僻,不容易被人发现和砍伐。桓魋是指砍伐树木的人,诗中提到地偏可以免去对桤木的伐木行为。而“岁晚聊同庾信移”则是与庾信的移居相比较,表示桤木像庾信一样,在岁末时进行了移动或迁徙。这里的移居和迁徙可以理解为桤木的生长和更新,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思考,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变迁。

整首诗通过对桤木和小园的描绘,以及对地偏、桓魋和庾信的提及,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诗人以桤木和小园为媒介,抒发了对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呵护之情。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偿薛肇明秀才桤木拼音读音参考

cháng xuē zhào míng xiù cái qī mù
偿薛肇明秀才桤木

zhuó jǐn jiāng biān mù yǒu qī, xiǎo yuán fēng zhí zhù huá zī.
濯锦江边木有桤,小园封植伫华滋。
dì piān huò miǎn huán tuí fá, suì wǎn liáo tóng yǔ xìn yí.
地偏或免桓魋伐,岁晚聊同庾信移。


相关内容:

长垣北

哀贤亭

杨柳

送张拱微出都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五耘鼓


相关热词搜索:桤木秀才薛肇
热文观察...
  • 冲卿席上得行字
    二年相值喜同声,并辔尘沙眼亦明。新诏各从天上得,残樽同向月边倾。已嗟後会欢难必,更想前官责......
  • 愁台
    颓垣断渐有平沙,老木荒榛八九家。河势东南吹地坼,天形西北倚城斜。倾壶语罢还登眺,岸帻诗成却......
  • 酬冲卿见别
    同官同齿复同科,朋友婚姻分最多。两地尘沙今龃龉,二年风月共婆娑。朝伦孰与君材似,使指将如我......
  • 酬王微之
    一雨回飙助蓐收,炎曦不复畏金流。君家咫尺堪乘兴,想岸乌纱对奕秋。...
  • 酬俞秀老
    洒扫东庵置一床,於君独觉故情长。有言未必输摩诘,无法何曾泥饮光。天壤此身知共弊,江湖他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