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出山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杜荀鹤
2025-07-20

出山

唐代  杜荀鹤  

病眼看春榜,文场公道开。
朋人登第尽,白发出山来。
处世曾无过,惟天合是媒。
长安不觉远,期遂一名回。

出山作者简介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出山翻译及注释

《出山》是唐代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作者通过考试获得功名,战胜了病痛,迈出山林,踏上社会求仕之路的情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病眼看春榜,
文场公道开。
朋人登第尽,
白发出山来。
处世曾无过,
惟天合是媒。
长安不觉远,
期遂一名回。

诗意和赏析:
《出山》这首诗融入了作者对自身经历的表达,诗中透露出了对功名利禄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病眼看春榜”指的是身患病的作者通过看榜获知自己的考试成绩,而“文场公道开”暗示了作者对于文采斐然的人有公平公正的评判。

第二句“朋人登第尽,白发出山来”表达了作者的朋友们都已经考中功名,脱离山林而出仕任官,而诗人则是白发从山林里出来,开始踏上寻求功名的道路。

第三句“处世曾无过,惟天合是媒”表明作者一直以来行为无过,奉行正直,但却没有得到机会。作者心中坚信,最终能够成功并非凭自己之力,而是天命所归,是天意所致。

最后两句“长安不觉远,期遂一名回”表达了作者对于远离家乡、投身于人世的忧虑,但也充满期盼,希望能够在长安取得仕途上的一名进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杜荀鹤对于功名、社会地位的向往,故事性和感情色彩浓厚,同时也显现了作者的乐观情怀和对运命的坚信。

出山拼音读音参考

chū shān
出山

bìng yǎn kàn chūn bǎng, wén chǎng gōng dào kāi.
病眼看春榜,文场公道开。
péng rén dēng dì jǐn, bái fà chū shān lái.
朋人登第尽,白发出山来。
chǔ shì céng wú guò, wéi tiān hé shì méi.
处世曾无过,惟天合是媒。
cháng ān bù jué yuǎn, qī suì yī míng huí.
长安不觉远,期遂一名回。


相关内容:

维扬逢诗友张乔

怀庐岳书斋

寄窦处士

赠友人罢举赴辟命

题田翁家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经贾岛墓
    谪宦自麻衣,衔冤至死时。山根三尺墓,人口数联诗。仙桂终无分,皇天似有私。暗松风雨夜,空使老......
  • 和友人寄长林孟明府
    为政为人渐见心,长才聊屈宰长林。莫嫌月入无多俸,须喜秋来不废吟。寒雨旋疏丛菊艳,晚风时动小......
  • 题七步廊
    席门无计那残阳,更接檐前七步廊。不羡东都丞相宅,每行吟得好篇章。...
  • 舟行即事
    年少髭须雪欲侵,别家三日几般心。朝随贾客忧风色,夜逐渔翁宿苇林。秋水鹭飞红蓼晚,暮山猿叫白......
  • 塞上伤战士
    战士说辛勤,书生不忍闻。三边远天子,一命信将军。野火烧人骨,阴风卷阵云。其如禁城里,何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