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次韵景仁两辰除夜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3

次韵景仁两辰除夜

宋代  苏辙  

数举除夜酒,稍消少年豪。
浮光寄流水,妙理付浊醪。
微阳未出土,大雪飞鹅毛。
试问冰霜劲,春来能久牢。

次韵景仁两辰除夜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景仁两辰除夜翻译及注释

《次韵景仁两辰除夜》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主题是除夕之夜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表达。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数举除夜酒,
稍消少年豪。
浮光寄流水,
妙理付浊醪。

译文:
数次举起除夜的酒杯,
稍稍消散了年轻人的豪情。
浮光借助流水之间,
将美好的思想寄托于浑浊的醪酒之中。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除夕之夜的场景。诗人举起酒杯,意味着他正在庆祝新年的到来。然而,他也感到年少豪情的逐渐消散。浮光寄托于流水之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而这种美好的思想却被寄托于浊醪之中,或许是诗人对现实的一种妥协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除夕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中的除夜酒象征着人们庆祝新年的欢乐,然而作者提到这种豪情稍稍消散,可能是寓意年少的豪情渐渐被现实所磨灭。浮光寄流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但却将其寄托于浊醪之中,这或许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和妥协。诗的最后两句“微阳未出土,大雪飞鹅毛。试问冰霜劲,春来能久牢。”暗含着对冰雪严寒的描写,意味着寒冬的严酷,但也寓示了春天的希望。整首诗词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反映了诗人对年华逝去和人生沉浮的思考。

次韵景仁两辰除夜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jǐng rén liǎng chén chú yè
次韵景仁两辰除夜

shù jǔ chú yè jiǔ, shāo xiāo shào nián háo.
数举除夜酒,稍消少年豪。
fú guāng jì liú shuǐ, miào lǐ fù zhuó láo.
浮光寄流水,妙理付浊醪。
wēi yáng wèi chū tǔ, dà xuě fēi é máo.
微阳未出土,大雪飞鹅毛。
shì wèn bīng shuāng jìn, chūn lái néng jiǔ láo.
试问冰霜劲,春来能久牢。


相关内容:

春尽

春旱

成都僧法舟为其祖师宝月求塔铭於惠州还过高

车浮

丙戌十月二十三日大雪


相关热词搜索:除夜景仁次韵
热文观察...
  • 次迟韵复雪
    老人怕寒愁早作,夜闻飞霰知相虐。粟车未到泥复深,场薪欲尽心惊愕。山川滉荡势如海,孤舟一叶知......
  • 次韵冯弋同年
    细雨蒙蒙江雾昏,坐曹聊且免泥奔。卖盐酤酒知同病,一笑何劳赋北门。...
  • 次韵王钦臣秘监集英殿井
    碧甃涵云液,铜瓶响玉除。汲花攒点罢,洒雾唤班初。龙饼煎无数,螭研滴有余。从官方醉饱,一酌解......
  • 次韵石芝
    鸡鸣东海朝日新,光蒙洲岛雾雨匀。一曦石上遍生耳,幽子自食无来宾。寄书乞取久未许,箬笼蕉囊海......
  • 次韵题画卷四首其二雪溪乘兴
    亟往遄归真旷哉,聋人不信有惊雷。虽云不必见安道,已误扁舟犯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