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次韵俞路分见寄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朱翌
2025-07-25

次韵俞路分见寄

宋代  朱翌  

龙尾道南初见子,炯如玉玉笋出瑶林。
别来东海记三浅,歌罢武溪同一深。
后五日看真得力,前三语且更留心。
平生著手枯桐上,会有人能识此音。

次韵俞路分见寄作者简介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次韵俞路分见寄翻译及注释

《次韵俞路分见寄》是宋代朱翌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龙尾道南初见子,
炯如玉玉笋出瑶林。
别来东海记三浅,
歌罢武溪同一深。
后五日看真得力,
前三语且更留心。
平生著手枯桐上,
会有人能识此音。

诗意:
这首诗词是作者朱翌寄给朋友俞路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与朋友的重逢之喜悦,描绘了作者初次见到朋友时的情景。作者形容朋友俞路的容貌如同明净的玉石,宛如瑶林中崛起的嫩笋。诗人回忆起与朋友的分别经历,表达了对朋友在东海相聚的三次浅会的留恋之情,而在武溪相聚时则是更加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在后五天的相处中,作者认为朋友俞路更加得心应手,前三天则更加留心倾听朋友的言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平生所写的诗词就像长在干枯的桐树上,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音韵之美。

赏析:
这首诗词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的重逢之喜悦和情感交流。通过对朋友容貌的形象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深深地被朋友吸引和感动的情感。诗人回忆起与朋友的分别经历,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彼此交流的渴望。诗中的"东海记三浅"和"歌罢武溪同一深"构成了对比,突显了武溪相聚时更加深入的交流和心灵的共鸣。后五天的相处中,作者认为朋友俞路更加得心应手,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能力的赞赏和认可。最后两句以抒发作者平生所写诗词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并期待有人能理解其中的内涵和艺术之美。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交流的意义。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景物的描绘,诗词展示了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同时,通过对时间的安排和对诗人与朋友交流的描述,诗词呈现了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契合。最后的两句则展现了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和对诗词艺术的追求,揭示了诗人对诗歌的独特见解和对读者的期待。

次韵俞路分见寄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yú lù fēn jiàn jì
次韵俞路分见寄

lóng wěi dào nán chū jiàn zi, jiǒng rú yù yù sǔn chū yáo lín.
龙尾道南初见子,炯如玉玉笋出瑶林。
bié lái dōng hǎi jì sān qiǎn, gē bà wǔ xī tóng yī shēn.
别来东海记三浅,歌罢武溪同一深。
hòu wǔ rì kàn zhēn dé lì, qián sān yǔ qiě gèng liú xīn.
后五日看真得力,前三语且更留心。
píng shēng zhe shǒu kū tóng shàng, huì yǒu rén néng shí cǐ yīn.
平生著手枯桐上,会有人能识此音。


相关内容:

晨起

睡轩三首

睡轩三首

睡轩三首

南屏


相关热词搜索:次韵俞路分
热文观察...
  • 次韵俞路分见寄
    有田二顷复何求,长恐斯言久不酬。青篛正堪烟雨笠,白文终返水云裘。相亲多谢风标子,可款岂无潇......
  • 观乌龙山瀑布
    一日一夜雨如倾,北山山顶垂天绅。是间去海只咫尺,缓流何用走踆踆。...
  • 观乌龙山瀑布
    漱石漱流俱可意,濯缨濯足且随时。到江莫作滔天浪,妨我轻舟理钓丝。...
  • 寄江东王端明
    德人大江南,壶歌温玉帐。三岁丰年玉,民倚嵩华壮。政碑满七尺,赐盖高一丈。平生诗有声,行与李......
  • 陪董令升西湖阅竞渡
    驰波斗舰疾轻鸿,歌鼓喧天保岁丰。直面北风吹雨过,卷帘斜日照楼红。吴儿戏水用长技,太守行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