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次韵重令升四咏·寻幽亭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朱翌
2025-07-23

次韵重令升四咏·寻幽亭

宋代  朱翌  

帝遣银河下太微,余波散绕野人扉。
此行步步有佳处,盘礴孤亭试解衣。

次韵重令升四咏·寻幽亭作者简介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次韵重令升四咏·寻幽亭翻译及注释

《次韵重令升四咏·寻幽亭》是宋代诗人朱翌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帝遣银河下太微,
余波散绕野人扉。
此行步步有佳处,
盘礴孤亭试解衣。

诗意:
这首诗以寻幽亭为题,描绘了一个在幽静的亭子中解衣解带的情景。诗中还包含了关于银河和太微星的暗示,以及与大自然的交流与融合的意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表达寻幽亭的情景,展现了一种与自然相交融的意境。首句中的"帝遣银河下太微",描绘出皇帝派遣银河星河降临到幽静的亭子中。"余波散绕野人扉"一句,通过余波的散播和银河星河的交汇,传达了大自然的神秘和宏伟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此行步步有佳处,盘礴孤亭试解衣"则描绘了诗人在这个幽静的亭子中行走的情景。诗人步行时,每一步都有美好的景致,而孤亭则成为他解衣解带的地方。这里的解衣解带并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动作,更多地是一种心灵上的解放和放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通过描绘银河、太微星、亭子等元素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对宁静、舒适生活的向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次韵重令升四咏·寻幽亭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zhòng lìng shēng sì yǒng xún yōu tíng
次韵重令升四咏·寻幽亭

dì qiǎn yín hé xià tài wēi, yú bō sàn rào yě rén fēi.
帝遣银河下太微,余波散绕野人扉。
cǐ xíng bù bù yǒu jiā chù, pán bó gū tíng shì jiě yī.
此行步步有佳处,盘礴孤亭试解衣。


相关内容:

遣僧澄收刈潼阳

城上观月

种黄菊

至后饭客

正月二十日过江氏园


相关热词搜索:次韵
热文观察...
  • 石芥
    古人重改阳成驿,吾辈欣闻石芥名。风味可人终骨鲠,樽前真见鲁诸生。...
  • 芹
    幽人本无肉食原,岸草溪毛躬自荐。并堤有芹秀晚春,采掇归来待朝膳。...
  • 石芥
    长安官酒甜如蜜,风月虽佳懶举觞。特送盘蔬还会否,与公新酿斗端方。...
  • 题山谷姚黄梅花
    姚花富贵江梅妙,俱是花中第一流。戏出小诗花一样,先生下笔与春谋。...
  • 王更不睡
    擂罢城头鼓,膏凝烛下盘。窗留三尺月,纩挟五更寒。事事华巾结,年年纸帐宽。梅花正好在,青女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