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答陈则见寄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高启
2025-07-18

答陈则见寄

明代  高启  

何由慰远思,独咏寄来诗。
行路方难日,清秋欲尽时。
江多惊雁火,树少宿鸟枝。
早晚如相见,应怜有鬓丝。

答陈则见寄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答陈则见寄翻译及注释

《答陈则见寄》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由慰远思,独咏寄来诗。
行路方难日,清秋欲尽时。
江多惊雁火,树少宿鸟枝。
早晚如相见,应怜有鬓丝。

诗意:
这首诗词是高启回答陈则见寄来的信件所作。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并以诗歌作为回应。他描述了行路的艰辛,以及秋天即将结束的时刻。江上飞过的雁群惊起了火光,树上的枝条上却少有宿鸟停歇。诗人希望能早日与朋友相见,共度时光,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年华老去的关切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行路的艰辛和秋天即将结束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江上惊起的雁群和树上少有的宿鸟,形象地描绘了孤寂和离别的情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与朋友相见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年华老去的关切之情。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答陈则见寄拼音读音参考

dá chén zé jiàn jì
答陈则见寄

hé yóu wèi yuǎn sī, dú yǒng jì lái shī.
何由慰远思,独咏寄来诗。
xíng lù fāng nán rì, qīng qiū yù jǐn shí.
行路方难日,清秋欲尽时。
jiāng duō jīng yàn huǒ, shù shǎo sù niǎo zhī.
江多惊雁火,树少宿鸟枝。
zǎo wǎn rú xiāng jiàn, yīng lián yǒu bìn sī.
早晚如相见,应怜有鬓丝。


相关内容:

夜怀王校书

枫桥送丁凤

送易从事祖饮南渚

过海昌赠李侯

客舍喜侄庸至


相关热词搜索:陈则见
热文观察...
  • 题张静居画
    楚客写荆岑,秋云隔浦阴。人家连橘坞,水庙映枫林。乱后清游歇,愁边远色深。相看休向晚,怕有峡......
  • 夜投西寺
    江月上秋衣,来敲远寺扉。栖禽惊客至,睡仆讶僧归。钟度行廊尽,灯留浴院微。非无招旅馆,禅寂愿......
  • 煮药
    叶燥井泉清,山窗药在铛。灯前看火候,枕上听潮声。月上吟方就,香来病已轻。何时采芝术,养得羽......
  • 过城西废坞
    乱前游最熟,乱后问都迷。园散栽花坞,林荒采菊蹊。废泉流圃浅,斜月下城低。唯有烟中鸟,迎人似......
  • 宿道王兰若
    借榻到僧扉,虽安未是归。瞑禽愁雪意,夜筿助风威。烛尽思燃带,衾寒起覆衣。不知孤棹去,明夕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