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名句 >大底曲中皆有恨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_唐代诗人罗隐
2025-07-20

大底曲中皆有恨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

出自:听琵琶  
朝代:唐代  
作者:罗隐  
字数:7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古诗内容】
香筵酒散思朝散,偶向梧桐暗处闻。
大底曲中皆有恨,满楼人自不知君。

大底曲中皆有恨翻译及注释

《听琵琶》是唐代文学家罗隐所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一位闲适宴会散场后,偶然间听到一位在梧桐树阴下弹奏琵琶的人,引发了思考和情感的波动。

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香杯酒散思散地,偶尔听到梧桐树阴下的音乐。
这首曲子都充满了怨恨,楼上的人们却毫不知道你是谁。

这首诗意蕴含着浓厚的忧思和愁怨之情。首先,形容宴席散场后的情景,人们离散而去,思绪渐渐泛起。接着,诗人不经意地听到了悠扬的琵琶声,传来一种深深的悲怨和无奈。琵琶音乐中的恨意,矛盾于饮乐之间的欢愉,使人感到一种迷茫和困惑。

在这首诗中,诗人将琵琶音乐与人们的心境对比,表达对现实中的盲目与麻木的不满。人们在享受酒宴的同时,对于琵琶的音乐和那其中所蕴含的恨意却毫不知情。这种对琵琶音乐的无知和漠视,暗示了社会对于真实情感的忽略,以及人们对于内心自省的缺乏。

罗隐以简洁的表达和对比手法,揭示了人们对于内心世界的无觉察,以及真实情感的被忽视。他通过音乐的方式,传递了对于现实中麻木与冷漠的不满,并反思人们应该更加关注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的表达与理解。这首诗给人以深思,引发读者思考人性和情感生活的根本问题。

大底曲中皆有恨拼音读音参考

tīng pí pá
听琵琶

xiāng yán jiǔ sàn sī cháo sàn, ǒu xiàng wú tóng àn chù wén.
香筵酒散思朝散,偶向梧桐暗处闻。
dà dǐ qǔ zhōng jiē yǒu hèn, mǎn lóu rén zì bù zhī jūn.
大底曲中皆有恨,满楼人自不知君。


相关内容:

偶向梧桐暗处闻

香筵酒散思朝散

却恐难防是最灵

长桥可避南山远

溪畔维舟问戴星


相关热词搜索:大底曲中皆有恨
热文观察...
  • 满楼人自不知君
    香筵酒散思朝散,偶向梧桐暗处闻。大底曲中皆有恨,满楼人自不知君。...
  • 紫菊馨香覆楚醪
    紫菊馨香覆楚醪,奠君江畔雨萧骚。旅魂自是才相累,闲骨何妨冢更高。騄骥丧来空蹇蹶,芝兰衰后长......
  • 闲骨何妨冢更高
    紫菊馨香覆楚醪,奠君江畔雨萧骚。旅魂自是才相累,闲骨何妨冢更高。騄骥丧来空蹇蹶,芝兰衰后长......
  • 奠君江畔雨萧骚
    紫菊馨香覆楚醪,奠君江畔雨萧骚。旅魂自是才相累,闲骨何妨冢更高。騄骥丧来空蹇蹶,芝兰衰后长......
  • 旅魂自是才相累
    紫菊馨香覆楚醪,奠君江畔雨萧骚。旅魂自是才相累,闲骨何妨冢更高。騄骥丧来空蹇蹶,芝兰衰后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