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得李殿丞端州砚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3

得李殿丞端州砚

宋代  梅尧臣  

鲛龙所窟处,其石美且坚。
蛮匠斲为砚,汉官求费钱。
持归向都邑,争乞如瓦砖。
岂识万里险,谬窃好事传。

得李殿丞端州砚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得李殿丞端州砚翻译及注释

《得李殿丞端州砚》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鲛龙所窟处,其石美且坚。
蛮匠斲为砚,汉官求费钱。
持归向都邑,争乞如瓦砖。
岂识万里险,谬窃好事传。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得到一块来自端州的砚台,并表达了对这块砚台的美好赞叹。鲛龙所窟指的是传说中鲛龙栖息的地方,暗示了这块砚台的珍贵和难得。蛮匠是指手艺精湛的工匠,他们将这块石头雕刻成砚台。而汉官则指代官员,他们竞相购买这样的砚台,花费不菲。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作者将砚台带回都邑,并以砖瓦般平凡的方式乞讨,暗示了作者并未意识到万里之外的艰险,自以为做了一桩好事。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砚台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的欣赏和对砚台珍贵价值的认识。砚台象征着古人的学问和文化,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诗中的鲛龙所窟、蛮匠斲砚等描写手法,使得砚台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者通过对砚台的描述,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艺术品的热爱。

诗的后半部分则显露出作者的一些幼稚和自以为是的一面。作者将砚台带回都邑,却以乞讨砖瓦的方式向人们展示,这种行为显示出作者对自己的好事过于自信,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径可能被人误解或嘲笑。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砚台的珍贵和自身行为的荒谬。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砚台的描写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我认知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人们对艺术品的珍视。

得李殿丞端州砚拼音读音参考

dé lǐ diàn chéng duān zhōu yàn
得李殿丞端州砚

jiāo lóng suǒ kū chù, qí shí měi qiě jiān.
鲛龙所窟处,其石美且坚。
mán jiàng zhuó wèi yàn, hàn guān qiú fèi qián.
蛮匠斲为砚,汉官求费钱。
chí guī xiàng dū yì, zhēng qǐ rú wǎ zhuān.
持归向都邑,争乞如瓦砖。
qǐ shí wàn lǐ xiǎn, miù qiè hǎo shì chuán.
岂识万里险,谬窃好事传。


相关内容:

得福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

道中谢晏相公寄酒

道傍虎迹行

盗儒

当世家观画


相关热词搜索:端州李殿丞
热文观察...
  • 吊石曼卿
    前时京师来,对马尝相揖。埃尘正满衢,笑语曾未及。虽然恨莫亲,往往闻风什。星斗交垂光,昭昭不......
  • 登杨州北门
    楼上山如淡墨画,城中水似轻蓝挼。杨州今似刀州景,似听中和乐职歌。...
  • 吊唐俞
    通闺年最少,才俊罕能双。鹏去尘栖室,魂归雾起窗。慈亲留汉水,爱妾返荆江。一稚才能语,茕然寄......
  • 吊仲源
    世家吴季子,皇籍汉诸孙。嘒管行车失,虚堂隐几存。枝摧从玉树,星殒自天垣。宁复下贫贱,停骖来......
  • 冬雷
    上帝设号令,隐其南山下。震发固有时,曷常事凭怒。春以动含生,夏以奋风雨。冬其息不用,藏在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