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奉和寄宣州广教文鉴师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3

奉和寄宣州广教文鉴师

宋代  梅尧臣  

秋池对门莲子枯,野壁剥月蜗涎涂。
庭中两株石楠树,上有山鸟相呼。
当时联巢接飞者,一落梁宋一海隅。
扶桑日枝几千尺,光彩不独生阳乌。

奉和寄宣州广教文鉴师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奉和寄宣州广教文鉴师翻译及注释

《奉和寄宣州广教文鉴师》是宋代梅尧臣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池对门莲子枯,
野壁剥月蜗涎涂。
庭中两株石楠树,
上有山鸟相呼。

当时联巢接飞者,
一落梁宋一海隅。
扶桑日枝几千尺,
光彩不独生阳乌。

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寄托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受。

诗中首先描述了对门秋池旁莲花凋谢的景象,莲子已经枯萎,暗示着秋季的凋零和时光的流逝。接着,诗人描绘了野壁上月亮的倒影,仿佛是蜗牛的涎涂在上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景象。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庭院中两株石楠树,树上的山鸟在互相呼唤。这里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生命和声音,表达了生机勃勃的气息。

诗词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联巢飞翔的鸟群,它们在不同的地方停留,一时在梁宋之间,一时在海隅之上。这揭示了鸟儿在迁徙过程中的自由和无拘束的状态。

最后,诗人描绘了扶桑的日出,树枝几千尺高,这里的扶桑指的是日本,寓意东方的朝阳。诗人认为扶桑的光彩不仅照亮了自己的领土,还能照耀整个世界,不仅仅是给黑乌鸦生活的阳光,而是给所有人带来希望和光明。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季节变迁、自由飞翔和光明希望的思考和感受。同时,通过对具体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界的敏感触动。

奉和寄宣州广教文鉴师拼音读音参考

fèng hé jì xuān zhōu guǎng jiào wén jiàn shī
奉和寄宣州广教文鉴师

qiū chí duì mén lián zǐ kū, yě bì bō yuè wō xián tú.
秋池对门莲子枯,野壁剥月蜗涎涂。
tíng zhōng liǎng zhū shí nán shù, shàng yǒu shān niǎo xiāng hū.
庭中两株石楠树,上有山鸟相呼。
dāng shí lián cháo jiē fēi zhě, yī luò liáng sòng yī hǎi yú.
当时联巢接飞者,一落梁宋一海隅。
fú sāng rì zhī jǐ qiān chǐ, guāng cǎi bù dú shēng yáng wū.
扶桑日枝几千尺,光彩不独生阳乌。


相关内容:

奉和持国曼叔方叔送师直归马上同赋之什

放鹑

访施八评事

访矿坑老僧

访报本简长老


相关热词搜索:宣州
热文观察...
  • 浮来山
    秦鬼驱卯沙,聚结无苍翠。谁云海上移,能与潮浮至。洞嘘蛟鼍腥,庙画风雷异。云母今有无,庶为仙......
  • 赴霅任君有诗相送仍怀旧赏因次其韵
    湖山饶邃处,曾省牧之游。雁落葑田阔,船过菱渚秋。野烟昏古寺,波影动危楼。到日寻题墨,犹应旧......
  • 赋秋鸿送刘衡州
    秋鸿整羽翮,去就自因时。往春南方来,遂止天泉池。天泉水清泚,鸳鹭日追随。蒲藻岂不乐,江湖信......
  •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四怀素草书
    往在河南佐王宰,王收书画盈数车。我於是时多所阅,如今过目无遯差。石君屏上怀素笔,盘屈瘦梗相......
  • 感李花
    重门虽鏁春风入,先坼桃花後李花。赤白斗妍思旧曲,旧声传在五王家。五王不见留华萼,华萼坏来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