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杜甫
2025-07-25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唐代  杜甫  

老耻妻孥笑,贫嗟出入劳。
客情投异县,诗态忆吾曹。
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
文章差底病,回首兴滔滔。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翻译及注释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离开青城县前往成都的心情,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赴青城县出成都,
离开青城县,前往成都,
寄陶、王二少尹。
寄托给陶、王两位少尹。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离别之情为主题,杜甫在离开青城县前往成都之际,寄托了对陶、王两位少尹的思念和期望。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诗的开篇,作者提到了自己的家庭和贫困的境遇,描述了妻子和孩子的笑声,以及自己为生计出入劳碌的艰辛。这些描写表现出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困的现实。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离开青城县,前往成都的客情,意味着他将离开熟悉的环境,踏上新的征程。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陶、王两位少尹的寄托和期待,希望在新的地方能够得到关照和帮助。

在下一句中,作者通过描绘东郭沧江的合流与西山白雪的高耸,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渴望与向往,与作者内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呼应。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自身文才的怀疑和对功名成就的追忆。作者称自己的文章差底病,表明自己文才的不足,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官场上的失意。回首过去的时光,作者感叹兴盛的景象犹如滔滔江水,使他倍感惋惜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的离别之情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憧憬。同时,诗中展示了对自然景观的向往以及对自身文才和功名成就的思考,呈现了杜甫那种既苦闷又豪情的诗人心境。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拼音读音参考

fù qīng chéng xiàn chū chéng dū, jì táo wáng èr shǎo yǐn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lǎo chǐ qī nú xiào, pín jiē chū rù láo.
老耻妻孥笑,贫嗟出入劳。
kè qíng tóu yì xiàn, shī tài yì wú cáo.
客情投异县,诗态忆吾曹。
dōng guō cāng jiāng hé, xī shān bái xuě gāo.
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
wén zhāng chà dǐ bìng, huí shǒu xìng tāo tāo.
文章差底病,回首兴滔滔。


相关内容:

送裴五赴东川

江涨

题新津北桥楼(得郊字)

游修觉寺

闻斛斯六官未归


相关热词搜索:城县成都王二少
热文观察...
  • 野望因过常少仙
    野桥齐度马,秋望转悠哉。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落尽高天日,幽人未......
  • 酬高使君相赠
    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草玄吾岂敢,赋或似......
  • 魏十四侍御就弊庐相别
    有客骑骢马,江边问草堂。远寻留药价,惜别到文场。入幕旌旗动,归轩锦绣香。时应念衰疾,书疏及......
  • 徐九少尹见过
    晚景孤村僻,行军数骑来。交新徒有喜,礼厚愧无才。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台。何当看花蕊,欲发照......
  • 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展待,聊寄此
    暂往比邻去,空闻二妙归。幽栖诚简略,衰白已光辉。野外贫家远,村中好客稀。论文或不愧,肯重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