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更漏子(余甘汤)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7-19

更漏子(余甘汤)

宋代  黄庭坚  

更漏子  

庵摩勒,西土果。
霜后明珠颗颗。
凭玉兔,捣香尘。
称为席上珍。
号余甘,争奈苦。
临上马时分付。
管回味,却思量。
忠言君试尝。

更漏子(余甘汤)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更漏子(余甘汤)翻译及注释

《更漏子(余甘汤)》是宋代黄庭坚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庵摩勒,西土果。
霜后明珠颗颗。
凭玉兔,捣香尘。
称为席上珍。
号余甘,争奈苦。
临上马时分付。
管回味,却思量。
忠言君试尝。

诗意:
这首诗以更漏子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于珍贵的果实、糖浆和甘醇之物的渴望和赞美。诗中描述了庵摩勒(一种西域的果实)像明珠般在霜后闪耀;玉兔(指月亮)搅动着香尘,使之成为宴席上的美味佳肴。诗人将这种美食比作余甘,表示它是一种美味可贵的食物。然而,尽管它美味可口,但却有一些苦涩。诗人在上马前嘱咐别人要善加品尝,体味其中的回味,同时也思考其中的哲理。他向君主献上这样的忠言,希望他能够尝试和领悟其中的意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美食的诱人之处。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将庵摩勒果实和香尘与明珠、玉兔相联系,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描述余甘的美味和回味,传达了对于物质享受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苦乐参半。诗人在最后几句中将这种美食比作忠言,传达了他对君主的期望和希望,希望君主能够品尝和领悟其中的价值。整首诗既有诗人对于美食的赞美,又蕴含了对于人生智慧和内涵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更漏子(余甘汤)拼音读音参考

gēng lòu zi yú gān tāng
更漏子(余甘汤)

ān mó lè, xī tǔ guǒ.
庵摩勒,西土果。
shuāng hòu míng zhū kē kē.
霜后明珠颗颗。
píng yù tù, dǎo xiāng chén.
凭玉兔,捣香尘。
chēng wéi xí shàng zhēn.
称为席上珍。
hào yú gān, zhēng nài kǔ.
号余甘,争奈苦。
lín shàng mǎ shí fēn fù.
临上马时分付。
guǎn huí wèi, què sī liang.
管回味,却思量。
zhōng yán jūn shì cháng.
忠言君试尝。


相关内容:

玉连环(一落索)

蓦山溪(和王定国朝散忆广陵)

瑶台第一层

望海潮(扬州芍药会作)

木兰花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菩萨蛮
    百花未报芳菲信。一枝深得春风近。只有雪争光。更无花似香。孤标天赋与。冷艳谁能顾。庭院好深藏......
  • 蝶恋花
    今岁元宵明月好。想见家山,车马应填道。路远梦魂飞不到。清光千里空相照。花满红楼珠箔绕。当日......
  • 醉落魄
    陶陶兀兀。醉乡路远归不得。心情那似当年日。割爱金荷,一碗淡莫托。异乡薪桂炊苍玉。摩挲经笥须......
  • 浣溪沙
    饮散兰堂月未中。骅骝娇簇绛纱笼。玳簪促坐客从容。已醉人间千日酒,赐来天上密云龙。蓬仙清兴欲......
  • 满庭芳(忆庐山)
    欲买庐山,山前三亩,小桥横过松间。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最好栖贤峡外,应自此、都隔尘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