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22

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

宋代  苏轼  

莱公昔未遇,寂寞在巴东。
闻道山中树,犹余手种松。
江山养豪俊,礼数困英雄。
执版迎官长,趋尘拜下风。
当年谁刺史,应未识三公。

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翻译及注释

诗词:《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莱公昔未遇,寂寞在巴东。
闻道山中树,犹余手种松。
江山养豪俊,礼数困英雄。
执版迎官长,趋尘拜下风。
当年谁刺史,应未识三公。

中文译文:
过巴东县时未泊船,听闻莱公的遗迹。
莱公曾经未被赏识,孤独地在巴东度日。
听说山中有一棵树,是他亲手种下的松树。
江山培养出了许多英俊之士,但礼数使得英雄们束手束脚。
他们牵着板子迎接官员,匆忙地向尘土下风拜倒。
当年的刺史是谁,或许对三公并不了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人物莱公的落寞和被遗忘的命运。莱公在巴东度过了孤独的人生,没有得到他应有的认可和赏识。诗中提到他种下的松树,象征着他的才华和贡献,但这些都被人们忽视了。江山养育出了许多英俊之士,但他们却在礼数上受到束缚,不能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品德。他们追随权势,迎接官员,卑躬屈膝,向尘土下风拜倒,这种场景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权力的压迫。诗末作者提问,当年的刺史是谁?但对于真正的三公(指宰相、枢密使、参知政事)却不了解,这暗示了作者对官场的冷嘲热讽。

整首诗以悲凉的笔调抒发了作者对历史人物被遗忘和社会现实的不满。它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黑暗面和官场的腐败。通过莱公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真正英雄才能的渴望和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这首诗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同时也对后世的读者提出了反思和警示。

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拼音读音参考

guò bā dōng xiàn bù pō wén pō yǒu lái gōng yí jī
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

lái gōng xī wèi yù, jì mò zài bā dōng.
莱公昔未遇,寂寞在巴东。
wén dào shān zhōng shù, yóu yú shǒu zhǒng sōng.
闻道山中树,犹余手种松。
jiāng shān yǎng háo jùn, lǐ shù kùn yīng xióng.
江山养豪俊,礼数困英雄。
zhí bǎn yíng guān zhǎng, qū chén bài xià fēng.
执版迎官长,趋尘拜下风。
dāng nián shuí cì shǐ, yīng wèi shí sān gōng.
当年谁刺史,应未识三公。


相关内容:

戴道士得四字代作

皇太后阁六首

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

戏作种松

夏日可畏(一作丘为诗)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八月十日夜看月有怀子由并崔度贤良
    宛丘先生自不饱,更笑老崔穷百巧。一更相过三更归,古柏阴中看参昴。去年举君苜蓿盘,夜倾闽酒赤......
  • 送韩侍御归山
    闻君久卧在云间,为佐嫖姚未得还。新结茅庐招隐逸,独骑骢马入深山。九灵洞口行应到,五粒松枝醉......
  • 郁孤台(以下四首,皆虔州·)
    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丹青未变叶,鳞甲欲......
  • 寄子由
    厌暑多应一向慵,银钩秀句益疏通。也知堆案文书满,未暇开轩砚墨中。湖面新荷空照水,城头高柳漫......
  • 梅花二首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