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诗意和翻译_清代诗人苏曼殊
2025-07-23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

清代  苏曼殊  

中秋节  

行人遥指郑公石,沙白松青夕照边。
极目神州余子尽,袈裟和泪伏碑前。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作者简介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翻译及注释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是一首清代诗词,作者是苏曼殊。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人遥指郑公石,
沙白松青夕照边。
极目神州余子尽,
袈裟和泪伏碑前。

中文译文:
远处的行人指着郑公石,
夕阳照耀着沙白的松树和青色的边际。
极目望去,神州大地已无我身影,
我戴着袈裟,眼含泪水跪在碑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行人路过平户延平的诞生地,作者通过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祖国疆土的眷恋和对历史的敬仰之情。

首句"行人遥指郑公石",行人远远地指着郑公石,郑公石是延平地区的名胜之一,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漂泊他乡的心情。

第二句"沙白松青夕照边",通过描绘沙白的松树和青色的边际,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夕阳的余晖照耀在松树和边际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第三句"极目神州余子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思念和渴望回归的心情。作者远离家乡,眺望神州大地,发现自己已经离开了故土,感到孤独和无依无靠。

最后一句"袈裟和泪伏碑前",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先辈的敬仰之情。诗人戴着袈裟,象征着对佛教信仰的坚守,同时眼含泪水,跪拜在碑前,表示对历史和先人的敬仰和怀念。

这首诗词情感真挚,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敬仰。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交融,诗人将自己的心情与大自然和历史相融合,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沉的思考和共鸣。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拼音读音参考

guò píng hù yán píng dàn shēng chù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

xíng rén yáo zhǐ zhèng gōng dàn, shā bái sōng qīng xī zhào biān.
行人遥指郑公石,沙白松青夕照边。
jí mù shén zhōu yú zi jǐn, jiā shā hé lèi fú bēi qián.
极目神州余子尽,袈裟和泪伏碑前。


相关内容:

如梦令(书百方观音寺壁)

八声甘州(金陵怀古)

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

曲游春(清明湖上)

括意难忘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棹歌行·妾家白苹洲
    妾家白苹洲,随风作乡土;弄篙如弄铖,不曾拈一缕。四月鱼苗风,随君到巴东;十月洗河水;送君发......
  • 相和歌辞·白头吟二首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此时阿娇正......
  • 如梦令
    妾似春蚕抽缕。君似筝弦移柱。无语结同心,满地落花飞絮。归去。归去。遥指乱云遮处。...
  • 点绛唇(寒香水仙)
    清夜沉沉,携来深院柔枝小。俪兰开巧。雪里乘风袅。温室寒祛,旖旎仙姿早。看成好。花仙欢笑。不......
  • 泊下黄溪
    黄溪晚来泊,得见田家微。刺艇斜阳下,耕洲载来归。牛鸣向窂犊,犬喜入人衣。复有返樵者,檐枯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