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25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

宋代  苏轼  

从来苏李得名双,只恐全齐笑陋邦。
诗似悬河供不办,故欺张籍陇头泷。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翻译及注释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

从来苏李得名双,
只恐全齐笑陋邦。
诗似悬河供不办,
故欺张籍陇头泷。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自己和李公择的诗才的自谦之情,同时也对时代的陋庸和文人的境遇有所感慨。

诗中的"苏李"指的是苏轼和李公择,两人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得名双"表示他们的名声齐名,但作者担心他们的才华会遭到时人的嘲笑和贬低,因为当时的社会氛围并不看重文学艺术,对于诗词创作的价值也持有怀疑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诗似悬河供不办,故欺张籍陇头泷",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自谦之情。"诗似悬河供不办"意味着自己的诗才如同一条汹涌的大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和期望。而"欺张籍陇头泷"则是在说自己的才华不足以与当时的文学名家张籍相比,张籍被认为是文坛的泷宿,而自己则是陇头之水,相形之下显得微不足道。

整首诗词以自谦的语气表达了苏轼对自己才华的低估和对时代境遇的感叹。它揭示了当时文学界的冷淡态度和对文人的不公正对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省和对文学坚持的认可。诗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和联想,通过形象的描绘使诗意更加生动。整首诗词虽然短小,但通过简洁而富有含义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文学追求的思考,展现了苏轼的独特才情和对时代的独立见解。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拼音读音参考

hán shí rì dá lǐ gōng zé sān jué cì yùn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

cóng lái sū lǐ dé míng shuāng, zhǐ kǒng quán qí xiào lòu bāng.
从来苏李得名双,只恐全齐笑陋邦。
shī shì xuán hé gōng bù bàn, gù qī zhāng jí lǒng tóu lóng.
诗似悬河供不办,故欺张籍陇头泷。


相关内容: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纸帐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竹枝词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江西
    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舟行十里磨九泷,篙声荦确相舂撞。醉卧欲醒闻淙淙,真欲一口吸......
  • 妒佳月
    狂云妒佳月,怒飞千里黑。佳月了不嗔,曾何污洁白。爰有谪仙人,举酒为三客。今夕偶不见,泛澜念......
  •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
    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
  • 再和
    当年曹守我胶西,共厌餔糟与汩泥。自古赤丸成习俗,因公黄犊免提携。生还各有青山兴,病起犹能小......
  • 和陶饮酒二十首
    顷者大雪年,海派翻玉英。有士常痛饮,饥寒见真情。床头有败榼,孤坐时一倾。未能平体粟,且复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