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和答李子真读陶庾诗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7-22

和答李子真读陶庾诗

宋代  黄庭坚  

乐易陶彭泽,忧思庾义城。
风流扫地尽,诗句识余情。
往者不再作,前贤畏後生。
君言得意处,此意少人明。

和答李子真读陶庾诗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和答李子真读陶庾诗翻译及注释

《和答李子真读陶庾诗》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乐易陶彭泽,忧思庾义城。
风流扫地尽,诗句识余情。
往者不再作,前贤畏后生。
君言得意处,此意少人明。

诗意:
诗中表达了黄庭坚对李子真读陶渊明和庾信的诗作的回应。黄庭坚在诗中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前贤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个人情感的认同。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庾信和陶渊明的诗作为起点,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贤的敬仰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个人情感的认同。

首句“乐易陶彭泽,忧思庾义城”表达了黄庭坚对陶渊明和庾信的不同情感。他认为陶渊明的诗歌愉悦而轻松,可以轻易地带给人快乐。而庾信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他内心的忧思和忧虑。

接下来的两句“风流扫地尽,诗句识余情。往者不再作,前贤畏后生。”表达了黄庭坚对过去的诗人和诗作的敬仰。他认为当代的诗人已经无法再创造出像往昔那样优美动人的诗歌,而对过去的前辈们却充满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君言得意处,此意少人明。”则表达了黄庭坚对李子真的理解和赞赏。黄庭坚认为李子真在理解庾信和陶渊明的诗作时能够体味到其中的深意,但他同时也认为能够理解其中深意的人并不多。

整首诗词通过对诗人和诗作的赞美、对前贤的敬仰,以及对个人情感的认同,表达了黄庭坚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和对文化传统的重视。这首诗词充满了对过去文化的怀念和对传统价值的珍视。

和答李子真读陶庾诗拼音读音参考

hé dá lǐ zǐ zhēn dú táo yǔ shī
和答李子真读陶庾诗

lè yì táo péng zé, yōu sī yǔ yì chéng.
乐易陶彭泽,忧思庾义城。
fēng liú sǎo dì jǐn, shī jù shí yú qíng.
风流扫地尽,诗句识余情。
wǎng zhě bù zài zuò, qián xián wèi hòu shēng.
往者不再作,前贤畏後生。
jūn yán dé yì chù, cǐ yì shǎo rén míng.
君言得意处,此意少人明。


相关内容:

高至言筑亭于家圃以奉亲总其观览之富命曰溪

奉留楚金长老

奉留楚金长老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


相关热词搜索:子真陶庾诗
热文观察...
  • 洪范以不合俗人题厅壁二绝句次韵和之
    寂寥吾道付万世,忍向时人觅赏音。搔首金城西万里,樽前从此叹人琴。...
  • 和师厚接花
    妙手从心得,接花如有神。根株穰下土,颜色洛阳春。雍也本犁子,仲由元鄙人。升堂与入室,只在一......
  • 洪范以不合俗人题厅壁二绝句次韵和之
    埋没高才筑钓间,风云未会要鲵桓。南康郡下参军耳,付与红尘白眼看。...
  • 寄题莹中野轩
    开轩城市如村落,人似往时陈太邱。暄景半窗行野马,雨寒疏竹上牵牛。平生江海心犹在,退食诗书吏......
  • 寄袁守廖献卿
    公移猥甚业生笋,讼牒纷如蜜分窠。少得曲肱成梦蝶,不堪衙吏报鸣鼍。已荒里社田园了,可奈春风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