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和邓巽坡见寄元夕韵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曾伯
2025-07-21

和邓巽坡见寄元夕韵

宋代  李曾伯  

一笑芳宵万虑平,诗翁犹自假诗鸣。
名邦想见灯成市,病骨相忘月暗城。
人事谁能记今昨,天公都莫管阴晴。
窗前细读梅花句,但觉身轻眼倍明。

和邓巽坡见寄元夕韵作者简介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和邓巽坡见寄元夕韵翻译及注释

《和邓巽坡见寄元夕韵》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景象,以及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笑芳宵万虑平,
诗翁犹自假诗鸣。
名邦想见灯成市,
病骨相忘月暗城。
人事谁能记今昨,
天公都莫管阴晴。
窗前细读梅花句,
但觉身轻眼倍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元宵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诗的开篇,“一笑芳宵万虑平”,意味着在这美好的夜晚,一笑之间万般忧虑都消散了。诗翁(指自己)仍然在假托诗作的声音中发出歌唱。这里的“翁”用以自称,显示了诗人的高龄,也是对自己饱经风霜的人生的自嘲。

接下来,诗人设想着在这个繁华的国家,元宵节的灯火将会点亮整个城市,给人们带来繁忙和快乐。然而,病骨相忘,月暗城,诗人却在孤寂的城市中感受到疾病和衰老的无奈。这里的“病骨”象征着诗人的身体衰弱和生命的短暂,与繁华的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人事谁能记今昨,天公都莫管阴晴”,表达了诗人对人事和自然变迁的无奈和无常感。人们很难记住过去和现在的事情,天公也无法掌控天气的变幻。这种无常的感受使诗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最后两句,“窗前细读梅花句,但觉身轻眼倍明”,诗人坐在窗前,细细品读梅花的诗句,感受到了一种身心轻松的感觉,眼中的世界也变得更加明亮。这里的梅花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诗人通过欣赏梅花,体验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明亮。

整首诗以元宵节为背景,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美好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以及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和情感。

和邓巽坡见寄元夕韵拼音读音参考

hé dèng xùn pō jiàn jì yuán xī yùn
和邓巽坡见寄元夕韵

yī xiào fāng xiāo wàn lǜ píng, shī wēng yóu zì jiǎ shī míng.
一笑芳宵万虑平,诗翁犹自假诗鸣。
míng bāng xiǎng jiàn dēng chéng shì, bìng gǔ xiāng wàng yuè àn chéng.
名邦想见灯成市,病骨相忘月暗城。
rén shì shuí néng jì jīn zuó, tiān gōng dōu mò guǎn yīn qíng.
人事谁能记今昨,天公都莫管阴晴。
chuāng qián xì dú méi huā jù, dàn jué shēn qīng yǎn bèi míng.
窗前细读梅花句,但觉身轻眼倍明。


相关内容:

和刘舍人夏雨喜霁

过永州道间

书院诸客登仲宣楼以诗寄之

寿蜀帅

寿蜀帅


相关热词搜索:邓巽坡
热文观察...
  • 和夔门开济堂韵
    世事纷更局面棋,滔滔逝水只东之。几堆顽石鬼神护,一节高风今古奇。司马岂能无战垒,卧龙祗合在......
  • 和郑巽坡韵
    身虽湖海常怀主,忠在朝廷肯具臣。为国未尝知有己,此心可以质诸神。绸缪旧话方樽酒,拂涤征涂满......
  • 和幕府税巽父吊陈任二谏议韵
    出门三十里平原,仰上高山礼甚专。烈日秋霜千祀后,寒烟荒草两茔前。一瞻文献生何晚,三叹奸邪死......
  • 和刘舍人咏雪
    怪见漫空万蝶狂,须臾色界眩昏黄。风姨知费几番信,天女才施半面妆。笔底诗徒和冰柱,酒边舞已失......
  • 和周昞仲过踏洞滩
    堪怜墳上舟难,争似山坳住舍安。雷鼓喧呼人挽才缆,风鬟笑语女盘滩。倦凭秫酒生春思,愁怯衾裘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