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天庆观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18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天庆观

宋代  苏辙  

兴废不可必,冶城今静祠。
松声闻道路,竹色净轩墀。
江近风云改,亭深草木滋。
孤坟吊遗直,狂暗闵元规。
〈卞壶墓在观侧。
〉主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天庆观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天庆观翻译及注释

诗词:《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天庆观》

天庆观,观音寺,坐落在金陵(即今天的南京)。诗人苏辙写了这首诗来赞美观音寺的美景和历史。

诗词的中文译文:

兴废不可必,冶城今静祠。
松声闻道路,竹色净轩墀。
江近风云改,亭深草木滋。
孤坟吊遗直,狂暗闵元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天庆观的景色和历史,以及诗人的感慨。

首先,诗人表达了观音寺的历史命运:兴废不可必,冶城今静祠。这里的"兴废不可必"指的是寺庙的兴衰与命运无法预测,而"冶城今静祠"则表示如今观音寺已经成为一座静谧的庙宇。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观音寺的自然景观。他听到了松树的风声,松声传遍了道路;看到了竹子的清绿,竹色洁净了轩墀(指庭院)。通过这些描写,诗人给读者展示了观音寺的宁静和自然之美。

然后,诗人提到江水的附近,风云改变了景色,亭子更加深邃,草木茂盛。这里的描述表达了江水附近的景色变化和观音寺周围的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

最后,诗人提到了孤坟,怀念遗直(可能指古代有功之人)。而"狂暗闵元规"则是对闵元规(古代文人)的悼念之情。这部分内容突出了历史的长河和人事的无常。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天庆观的描绘,表达了观音寺的美景和历史,以及诗人对兴衰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它展示了苏辙对自然和历史的敏感,以及对生命和时光流转的深刻感悟。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天庆观拼音读音参考

hé kǒng wǔ zhòng jīn líng jiǔ yǒng tiān qìng guān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天庆观

xīng fèi bù kě bì, yě chéng jīn jìng cí.
兴废不可必,冶城今静祠。
sōng shēng wén dào lù, zhú sè jìng xuān chí.
松声闻道路,竹色净轩墀。
jiāng jìn fēng yún gǎi, tíng shēn cǎo mù zī.
江近风云改,亭深草木滋。
gū fén diào yí zhí, kuáng àn mǐn yuán guī.
孤坟吊遗直,狂暗闵元规。
biàn hú mù zài guān cè.
〈卞壶墓在观侧。
zhǔ
〉主


相关内容:

南康阻风游东寺

次韵张刍谏议燕集

张公生日〈是岁己未初致仕·〉

答孔武仲

陪杜充张恕鸿庆宫避暑


相关热词搜索:金陵天庆武仲
热文观察...
  • 放闸二首
    画舫连樯住,清流泛闸平。忽看银汉落,仍听夏雷惊。正柂迟回久,开头取次轻。滞留初一快,奔驶忽......
  • 次韵毛君感事书怀
    种棠经岁便成科,秋雨调匀气渐和。才力有余嫌事少,风情无限觉诗多。长松更老仍添节,古井虽深自......
  • 次韵毛君经旬不用鞭扑
    共喜秋深酒未醇,官曹休暇不须旬。政宽境内棠阴合,讼去庭中草色新。不惜牛刀时一割。已因鼷鼠发......
  • 和毛君州宅八咏 炼丹井
    凿井烧丹八百年,尘缘消尽果初圆。石床藓甃人安在,绿水团团一片天。...
  • 饮酒过量肺疾复作
    朝蒙曲尘居,夜傍糟床卧。鼻香黍麦熟,眼乱瓶罂过。囊中衣已空,口角涎虚堕。啜尝未云足,盗釂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