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和李判院见寄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曹勋
2025-07-18

和李判院见寄

宋代  曹勋  

光景飞驰疾去波,别来秋色换春和。
真铅未有三花验,籥虚嗟十载过。
诗句惊人增感发,水云留处恐蹉跎。
荆山凿透应多玉,分与贫儒奈老何。

和李判院见寄作者简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和李判院见寄翻译及注释

《和李判院见寄》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光景的飞逝和岁月的更替,以及诗人对自身经历和境遇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光景飞驰疾去波,
别来秋色换春和。
真铅未有三花验,
籥虚嗟十载过。

诗句惊人增感发,
水云留处恐蹉跎。
荆山凿透应多玉,
分与贫儒奈老何。

诗意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身经历的思考。第一句诗句描绘了光景的迅速流逝,形容光景如波浪般快速飞驰而去。第二句表达了季节的更替,秋天的景色已经转变为春天的和谐。通过描绘时间的推移,诗人表达了对岁月易逝的感叹。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经历的思考。"真铅未有三花验"意味着诗人的真正才华还未得到充分的验证和认可,他的艺术成就还未达到巅峰。"籥虚嗟十载过"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已经度过了十年的时光的慨叹,暗示了他的岁月匆匆而过,时光如梭。

接下来的两句诗句展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对未来的担忧。"诗句惊人增感发,水云留处恐蹉跎"表达了诗人创作出的诗句充满了震撼力和情感,并希望这些诗句能够留传后世。然而,他也担心自己的诗歌创作可能会被埋没或流失,对此感到忧虑。

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思考。"荆山凿透应多玉,分与贫儒奈老何"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发掘到更多的才华横溢的人才,与那些贫穷的文人分享自己的才华。然而,诗人也意识到时光流转,自己年事已高,对于未来的贡献可能会受到限制。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自身才华和创作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与希望。这首诗展示了曹勋对于人生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时光流转和境遇变迁的共同感受。

和李判院见寄拼音读音参考

hé lǐ pàn yuàn jiàn jì
和李判院见寄

guāng jǐng fēi chí jí qù bō, bié lái qiū sè huàn chūn hé.
光景飞驰疾去波,别来秋色换春和。
zhēn qiān wèi yǒu sān huā yàn, yuè xū jiē shí zài guò.
真铅未有三花验,籥虚嗟十载过。
shī jù jīng rén zēng gǎn fā, shuǐ yún liú chù kǒng cuō tuó.
诗句惊人增感发,水云留处恐蹉跎。
jīng shān záo tòu yīng duō yù, fēn yǔ pín rú nài lǎo hé.
荆山凿透应多玉,分与贫儒奈老何。


相关内容:

和黄南嘉相贺

和李次仲韵

和贺参政与应宣教诗应居与坟庐相近

和韩子温韵时在九江

和国哭因以奉勉


相关热词搜索:李判院
热文观察...
  • 和李判院见贻
    楚风燃竹爆幽吼,晓觉春云时苍狗。惭看历日与桃符,犹袭尘缘恋升斗。先生冒雪肯过我,椒觞得奉谈......
  • 和钱大参题松隐明秀堂韵
    溪声山色助清豪,小葺蘅茅望玉霄。莲社粗能追惠远,虎头宁复愧班超。有池清浅方储水,厥木扶疏岂......
  • 和李提举山宫梅
    客中作喜暄风回,徐行东郭嘉惟梅。萧萧千竿缭秀色,粲粲万玉明芳蕤。海山飞仙堕萼绿,珠璫缟袂令......
  • 和钱处和扇车
    君家世德胄,富贵出谦受。泠然御寇车,为君驻户牖。初讶鼓清薰,与客破宿酒。又疑建溪风,碾声出......
  • 和人见贻
    某也多奇蹇,当年侍玉除。驰驱先辂马,扈从达幽都。守己常安分,临官叹自愚。旨甘方薄宦,一语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