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和鲁如晦七夕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之道
2025-07-22

和鲁如晦七夕

宋代  王之道  

乞巧谁家绮席开,夜阑箫鼓趁虚催。
启明不为牵牛计,又放朝阳送曙来。

和鲁如晦七夕作者简介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和鲁如晦七夕翻译及注释

诗词:《和鲁如晦七夕》
朝代:宋代
作者:王之道

译文:
谁家开启华丽的绮席,乞巧之夜阑珊,箫声和鼓声共同催促时间的流转。启明星并不受牵牛的计算所限,又一次放出朝阳,送来了黎明的曙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景象,以及对时间流逝的体验和思考。诗人通过描写绮席、箫鼓和启明星等元素,展现了七夕节夜晚的喜庆和热闹氛围。诗中提到的乞巧活动是七夕节的重要传统,而箫声和鼓声催促时间的流转,则象征了人们在节日中追求欢乐和美好的心情。启明星的出现和朝阳的升起,表达了时间的不可控制和流逝的无常,以及人们对美好时刻的珍惜和渴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将七夕节的热闹和喜庆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运用了华丽的绮席、夜晚的箫鼓声和启明星等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喜庆和活力的场景中。箫鼓声催促时间流转的描述,使人感受到时间的紧迫和流逝,引发对美好时刻的珍惜和追求。启明星和朝阳的出现,象征着黎明即将到来,传递了对新的一天和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七夕节的喜庆气氛与对时间的感悟相结合,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希望。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热闹,同时也引发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和鲁如晦七夕拼音读音参考

hé lǔ rú huì qī xī
和鲁如晦七夕

qǐ qiǎo shuí jiā qǐ xí kāi, yè lán xiāo gǔ chèn xū cuī.
乞巧谁家绮席开,夜阑箫鼓趁虚催。
qǐ míng bù wéi qiān niú jì, yòu fàng zhāo yáng sòng shǔ lái.
启明不为牵牛计,又放朝阳送曙来。


相关内容:

古松

朝晴

北去安丰

饱食

赠省钦


相关热词搜索:七夕鲁如晦
热文观察...
  • 和子厚弟冬至即事
    天容如鉴地无尘,阳气依稀动紫荆。日晷渐长端可爱,霜华增重不胜清。...
  • 次韵秦寿之题四祖
    古木参天翠作堆,云中石栈为谁开。楼台正倚双峰起,香火曾瞻四祖来。霜重静闻秋子落,风高愁听晓......
  • 次韵因老胡避游
    新诗滚滚江流东,一泻东里谁能穷。平生清峭不近俗,雪山突兀江头峰。相逢一笑莫相避,自古高人苦......
  • 次韵因老见赠
    扁舟历阳来,访君得少息。登堂默无语,见老称目击。去年糁江上,群盗罗剑戟。君时濡须游,入山笑......
  • 次韵子厚弟喜雨行赠赵守端质
    我生畏暑如畏焚,奈此岁旱风尘昏。十年废放卧岩壑,名虽八品身黎元。恒暘乞雨雨乞霁,雨转为淫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