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三柏轩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19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三柏轩

宋代  苏辙  

筑室城市间,移柏南涧底。
山林夙所尚,封植聊自寄。
崎岖脱岩石,拥塞出棼翳。
上承清露滋,下受寒泉惠。
秋来采霜叶,咀嚼有余味。
苦涩未须嫌,愈久甘如荠。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三柏轩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三柏轩翻译及注释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三柏轩》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他在益昌官舍建造柏轩的情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筑室城市间,
移柏南涧底。
山林夙所尚,
封植聊自寄。
崎岖脱岩石,
拥塞出棼翳。
上承清露滋,
下受寒泉惠。
秋来采霜叶,
咀嚼有余味。
苦涩未须嫌,
愈久甘如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在益昌官舍建造柏轩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和文化传统的深厚感激之情。

诗的前两句写道:“筑室城市间,移柏南涧底。”苏辙在城市之间建造自己的住所,选择了南涧底的地方,将柏树移植过来。这展示了苏辙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接下来的两句“山林夙所尚,封植聊自寄。”表达了苏辙对山林的喜爱和对自然的依存。他将柏树移植到自己的住所,也是一种对自然的致敬和自我寄托。

接下来的两句“崎岖脱岩石,拥塞出棼翳。上承清露滋,下受寒泉惠。”描绘了柏轩所处的环境,柏树从崎岖的岩石中生长出来,茂密的枝叶遮挡了阳光。柏树从上方吸收清晨的露水,从下方得到寒泉的滋润,表现出柏树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

最后的几句“秋来采霜叶,咀嚼有余味。苦涩未须嫌,愈久甘如荠。”描述了柏树的特点。秋天来临时,苏辙采摘柏树上覆盖的霜叶,品尝后觉得有余味。虽然柏叶有点苦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味道变得越来越甘美。这可以理解为苏辙在表达对柏树的喜爱和对自己追求文化修养的态度,将自己的心境与柏树的特点相比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柏轩的建筑和柏树的生长环境,抒发了苏辙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他对自身修养和人生境界的追求。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三柏轩拼音读音参考

hé xiān yú zi jùn yì chāng guān shě bā yǒng qí sān bǎi xuān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三柏轩

zhù shì chéng shì jiān, yí bǎi nán jiàn dǐ.
筑室城市间,移柏南涧底。
shān lín sù suǒ shàng, fēng zhí liáo zì jì.
山林夙所尚,封植聊自寄。
qí qū tuō yán shí, yōng sè chū fén yì.
崎岖脱岩石,拥塞出棼翳。
shàng chéng qīng lù zī, xià shòu hán quán huì.
上承清露滋,下受寒泉惠。
qiū lái cǎi shuāng yè, jǔ jué yǒu yú wèi.
秋来采霜叶,咀嚼有余味。
kǔ sè wèi xū xián, yù jiǔ gān rú jì.
苦涩未须嫌,愈久甘如荠。


相关内容: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一乐榭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二十四篔簹谷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二十二菡萏轩

高邮别秦观三首

寒食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官舍益昌鲜于
热文观察...
  •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五山斋
    平地厌喧嚣,虚斋上山足。萧条远城市,坡陀富林麓。简书日填委,杖屦每幽独。岂无山中士,高卧白......
  • 河上莫归过南湖二绝
    淤田水浅客来迟,解舫都门问几时。谁道两京鸡犬接,差除屈指未曾知。...
  • 寄题江涣长官南园茅斋
    白发章勤困小邦,尘劳坐使壮心降。河阳罢後成南圃,彭泽归来卧北窗。畦畔草生亲荷锸,床头酒熟自......
  • 寄题密州新作快哉亭二首
    槛前潍水去沄沄,洲渚苍茫烟柳匀。万里忽惊非故国,一樽聊复对行人。谢安未厌频携妓,汲黯犹须卧......
  • 荆门惠泉
    泉源何从来,山下长溪发。油然本无营,谁使自激冽。茫茫九地底,大水浮一叶。使水皆为泉,地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