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和谢公仪学士正月十七日雨後复雪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1

和谢公仪学士正月十七日雨後复雪

宋代  梅尧臣  

木祈春雨成春雪,应误小桃先次开。
西汉枚生谁复召,南朝何逊自多少。
泼除灯火上元去,挫却勾萌六出来。
前此解衣争贳酒,不知为瑞与为灾。

和谢公仪学士正月十七日雨後复雪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和谢公仪学士正月十七日雨後复雪翻译及注释

《和谢公仪学士正月十七日雨后复雪》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木祈春雨成春雪,
应误小桃先次开。
西汉枚生谁复召,
南朝何逊自多少。
泼除灯火上元去,
挫却勾萌六出来。
前此解衣争贳酒,
不知为瑞与为灾。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正月十七日雨后再次下雪的景象,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节变化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与思考。诗中还融入了历史典故,以及对人们对瑞气和灾难的辨识力的质疑。

赏析:
该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运用对比和典故,抒发了作者对于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深切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和人事的思考。

首句"木祈春雨成春雪"描绘了春季降雨转化为春雪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变幻和转变。"应误小桃先次开"暗示了因为雨后的寒冷气候,某些花朵可能错过开放的时机,以此引发对时节变化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西汉枚生谁复召,南朝何逊自多少"则以历史典故的方式增添了诗词的文化内涵。"西汉枚生"指的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枚乘,他曾多次被召回朝廷。"南朝何逊"指的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何逊,他的名字与"众多"谐音,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

接下来的两句"泼除灯火上元去,挫却勾萌六出来"以及最后两句"前此解衣争贳酒,不知为瑞与为灾"则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辨别吉兆和灾祸的迷惑和困惑。"泼除灯火上元去"指的是上元节时,人们熄灭灯火,以迎接新年的到来。"挫却勾萌六出来"则暗示了六出勾魂使者的形象,意味着神灵的降临。最后两句则反映了人们对于吉兆和灾祸的辨识力的困惑,不知道某些现象到底是吉祥还是不祥。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岁月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思考,同时也提出了对于吉凶祸福的深入思考和质疑。

和谢公仪学士正月十七日雨後复雪拼音读音参考

hé xiè gōng yí xué shì zhēng yuè shí qī rì yǔ hòu fù xuě
和谢公仪学士正月十七日雨後复雪

mù qí chūn yǔ chéng chūn xuě, yīng wù xiǎo táo xiān cì kāi.
木祈春雨成春雪,应误小桃先次开。
xī hàn méi shēng shuí fù zhào, nán cháo hé xùn zì duō shǎo.
西汉枚生谁复召,南朝何逊自多少。
pō chú dēng huǒ shàng yuán qù, cuò què gōu méng liù chū lái.
泼除灯火上元去,挫却勾萌六出来。
qián cǐ jiě yī zhēng shì jiǔ, bù zhī wèi ruì yǔ wèi zāi.
前此解衣争贳酒,不知为瑞与为灾。


相关内容: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十五织妇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三搂种

和宋中道元夕二首

和宋中道元夕二首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九望僊亭


相关热词搜索:公仪十七日正月学士
热文观察...
  • 和杨子聪会薰尉家
    薰生方好雅,兹日为扫扉。森尔延嘉宾,欢然去尘机。有客振双袂,敢言阳春晖。聊停玉麈尾,为歌金......
  •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一田庐
    结庐野田中,其高足以觇。坐卧劣自容,巢栖未尝厌。但能风雨蔽,何惜茅蓬苫。终当收刈毕,寂寞惭......
  • 和永叔内翰思白兔答忆鹤杂言
    醉翁在东堂,为他栽桂树。待将枝条与人折,忆著家中玉色兔。夜看明月海上来,光彩离离入庭户。且......
  • 河南张应之东斋
    昔我居此时,凿池通竹圃。池清少游鱼,林浅无栖羽。至今寒窗风,静送枯荷雨。雨歇吏人稀,知君独......
  • 河南王尉西斋
    官舍古城隅,西斋何寂寂。种竹幽趣深,开屏翠光滴。青山露南墙,落日明东壁。危台起其傍,其隰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