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酬乐天见寄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字数:7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古诗内容】
元君后辈先零落,崔相同年不少留。
华屋坐来能几日,夜台归去便千秋。
背时犹自居三品,得老终须卜一丘。
若使吾徒还早达,亦应箫鼓入松楸。
华屋坐来能几日翻译及注释
诗词:《酬乐天见寄》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元君后辈先零落,
崔相同年不少留。
华屋坐来能几日,
夜台归去便千秋。
背时犹自居三品,
得老终须卜一丘。
若使吾徒还早达,
亦应箫鼓入松楸。
中文译文:
元君后辈先逐渐消失,
崔相与我同年的不少留下。
在华丽的屋宅里坐着,能坚持几天,
夜晚的台阶归去后便过了千秋。
时光流转,我仍居于三品的官职,
老来之时必须依靠一片土地来安度。
如果我的学生们能早日成功,
也应当让箫鼓的声音进入松柏之中。
诗意:
这首诗是刘禹锡写给乐天(杨炯)的回信。乐天是刘禹锡的老友,他们同为唐代文人。诗中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作者提到了元君和崔相,指的是他们同龄的朋友,元君已经逐渐消失,而崔相仍在世间留存。华屋代表的是世俗的富贵和享受,夜台则象征了逝去的岁月。诗人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明白自己的官位和地位终将荏苒,而真正重要的是留下一片安身之地。最后,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早日有所成就,让音乐的声音传入松柏之间,寄托了对后人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友情的思考。作者通过元君和崔相的对比,描绘了人事如梦、时光荏苒的主题。华屋和夜台的对比,则体现了人生中的荣华富贵与岁月的流逝。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后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有所成就,并将音乐的美妙传承下去。
整首诗以简短的词句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情感真挚而含蓄。通过对时光流逝和友情变迁的思考,诗人呈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以及对留下价值与传承的渴望。这首诗也是刘禹锡对友谊的赞美和对后人的期望,展现了他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华屋坐来能几日拼音读音参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