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在线工具 >忽的文言文意思_翻译_用法_读音-康熙字典
2025-07-21

“忽”康熙字典

汉字
出处 【卯集上】【心字部】
释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骨切,音笏。【說文】忘也。忽忽不省事也。【晏子春秋·齊役者歌】忽忽矣,若之何。 又【廣韻】倏忽也。【爾雅·釋詁】盡也。【註】忽然盡貌。【左傳·文五年】臯陶庭堅,不祀忽諸。 又滅也。【詩·大雅】是絕是忽。【傳】忽,滅也。 又【集韻】輕也。一蠶爲一忽,十忽爲一絲。【劉德曰】忽,蜘蛛網也。 又慢忽也。【後漢·崔駰傳】公愛班固而忽崔駰。 又忽荒,空無著也。【賈誼·服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又姓。明有忽忠,忽明。 又通作曶。【前漢·揚雄傳】時人皆曶之。【註】與忽同。又仲忽,人名。【前漢·古今人表】作中曶。 亦通作笏。【儀禮·士喪禮】竹笏。【註】今文笏作忽。 亦通作芴。【荀子·正名篇】芴然而粗。【註】與忽同。無根本貌。 又叶火一切,音翕。【前漢·班固敘傳】元元本,木數始於一,產氣黃鍾,造計杪忽。 又叶許月切,音血。【陸機·雲賦】盈八紘以餘憤,雖彌天其未泄。豈假期于遷晷,邁崇朝而倏忽。 【說文】从心勿聲。【長箋】亦書作𢗘。◎按今字,皆从小篆出,止可依《說文》疏解,如忽字,借義通義甚多,而精蕰正譌必援古文大篆,以折今文,則衆義皆可廢矣。說今文之字,惟从今文,駁正經史借用處,則字義已明,不必過爲迂論臆斷也。凡諸部字,不多引精蕰正譌辨駁者,俱倣此。
“忽”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相关内容:

大颜

大颠

大顽

“𡧥”康熙字典

大题小做


相关热词搜索:汉语词汇意思用法释义汉语辞典字典

相关推荐

    热文观察...
    • “曶”康熙字典
      汉字 曶 出处 【辰集上】【日字部】 释义 【韻會】昒書作曶。【前漢司馬相如傳】曶...
    • 大风
      词语 大风 释义 d fng8级以上的风。气象台站在预报天气时,为表明大风的强度,往往在大风前加上等......
    • 大风之歌
      词语 大风之歌 释义 d fng zh g指汉高祖的《大风歌》。比喻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
    • 大顺
      词语 大顺 释义 d shn1.谓顺乎伦常天道。 2.自然﹐天然。 3.犹大法。...
    • 大颢
      词语 大颢 释义 d ho1.太皞。即伏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