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肩舆至湖桑埭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陆游
2025-07-21

肩舆至湖桑埭

宋代  陆游  

篮舆随意出衡门,日已沉山野未昏。
小市丛祠湖上路,短垣高柳埭西村。
麦苗极目无闲土,塘水平堤失旧痕。
明诏裕民闻屡下,老农何以报君恩?

肩舆至湖桑埭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肩舆至湖桑埭翻译及注释

《肩舆至湖桑埭》是陆游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他乘肩舆到达湖桑埭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肩舆至湖桑埭
篮舆随意出衡门,
日已沉山野未昏。
小市丛祠湖上路,
短垣高柳埭西村。
麦苗极目无闲土,
塘水平堤失旧痕。
明诏裕民闻屡下,
老农何以报君恩?

译文:
肩舆抵达湖桑埭,
篮舆随意从衡门出,
太阳已经落山,但野外并未完全昏暗。
小市集、祠庙点缀在湖岸的道路上,
短矮的围墙、高高的柳树,西村的埭头。
麦苗一直延伸到远处,没有空闲的土地,
塘水平缓的堤坝失去了原有的痕迹。
明朝的诏令一次次传达给百姓,
老农们该如何回报君主的恩情呢?

诗意:
这首诗词以湖桑埭为背景,展现了作者乘坐篮舆游览湖桑埭的情景。湖桑埭是一个小市集,周围有祠庙和湖泊,景色宜人。诗中描绘了衡门、短垣和高柳,为湖桑埭的景物增添了生动的描写。麦苗茂盛,占据了视野的大部分,显示出土地肥沃。然而,诗中也提到塘水的堤坝失去了原有的痕迹,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社会的变迁。最后两句表达了明朝政府多次颁布裕民政策,老农们应该如何回报君主的恩德。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湖桑埭的景色,展示了作者对乡村环境的喜爱与关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湖桑埭的景物特色,如衡门、祠庙、围墙、柳树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地方的宁静和美丽。同时,诗中提到的麦苗茂盛和塘水堤坝的变迁,也暗示了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变迁。最后两句点明了明朝政府对百姓的恩德,反映出作者对君主的忠诚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乡村景色和社会现实,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切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肩舆至湖桑埭拼音读音参考

jiān yú zhì hú sāng dài
肩舆至湖桑埭

lán yú suí yì chū héng mén, rì yǐ chén shān yě wèi hūn.
篮舆随意出衡门,日已沉山野未昏。
xiǎo shì cóng cí hú shàng lù, duǎn yuán gāo liǔ dài xī cūn.
小市丛祠湖上路,短垣高柳埭西村。
mài miáo jí mù wú xián tǔ, táng shuǐ píng dī shī jiù hén.
麦苗极目无闲土,塘水平堤失旧痕。
míng zhào yù mín wén lǚ xià, lǎo nóng hé yǐ bào jūn ēn?
明诏裕民闻屡下,老农何以报君恩?


相关内容:

嘉阳绝无木犀偶得一枝戏作

嘉川舖得檄遂行中夜次小柏

寄题太和陈诚之秀才远明楼

寄题庐陵王晋辅先辈桂堂

寄陈鲁山正字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甲辰中秋无月十七夜独皦然达旦
    老觉人间无一欣,穷阎扫轨谢纷纷。已凭白露洗明月,更遣清风收乱云。栖鹊拣枝寒未稳,断鸿呼伴远......
  • 简湖中隐者
    十里隔天镜,一庵依翠屏。甘泉胜牛乳,灵药似人形。处处筇枝健,年年鬓色青。客星犹不作,肯应少......
  • 简谭德称排闷
    动舆骨相称山岩,自要闲游不避谗。锦里先生为老伴,玉霄散吏是头衔。探春苑路花篸帽,看月江楼酒......
  • 简湖中隐者
    夫子终年醉不醒,若为问我故丁宁?书因遣仆驮黄蘖,诗许登山斸茯苓。畴昔但知悲骥老,即今谁不羡......
  • 剑门城北回望剑关诸峰青入云汉感蜀亡事慨然
    自昔英雄有屈信,危机变化亦逡巡。阴平穷寇非难御,如此江山坐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