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寄德升大光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陈与义
2025-07-24

寄德升大光

宋代  陈与义  

君王优诏起群公,也寘樵夫尺一中。
易着青衫随世事,难将白发犯秋风。
共谈太极非无意,能系苍生本不同。
却倚紫阳千丈岭,遥瞻黄鹄九霄东。

寄德升大光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寄德升大光翻译及注释

《寄德升大光》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陈与义。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对君王、群公、樵夫和自然景观的思考和赞美。

《寄德升大光》的中文译文如下:

君王优诏起群公,
也寘樵夫尺一中。
易着青衫随世事,
难将白发犯秋风。
共谈太极非无意,
能系苍生本不同。
却倚紫阳千丈岭,
遥瞻黄鹄九霄东。

诗词的意境和赏析如下:

这首诗词以君王、群公和樵夫三个不同身份的人为主题,展示了作者对不同人生境遇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首先,诗词开头提到君王发出慷慨激昂的诏令,号召群臣共同建功立业,也让樵夫这样普通的人参与其中。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表达了君王的开明和远见,他不仅看重高官显贵,也重视社会底层的人才和普通百姓的贡献。

接下来,诗人着重描绘了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他说易着上了青色的衣裳,随着世事的变迁而改变。同时,他强调了白发难以抵挡秋风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人生难逃老去的命运。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谈到了太极和苍生,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思考。他说共谈太极非无意,意味着人们对于至高无上的道德和哲学原则进行探讨并非毫无目的。他认为各个人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关心和担当苍生(指众生,即人们)的未来和命运。这种观念与常人不同,是一种高尚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紫阳千丈岭和黄鹄九霄东作为诗的结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景仰和追求。紫阳千丈岭是指高耸入云的山岭,黄鹄九霄东则指高飞在九重天上的神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君王、群公、樵夫和自然景观的思考和赞美。通过对人生和社会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意义、道德价值和高远境界的追求。

寄德升大光拼音读音参考

jì dé shēng dà guāng
寄德升大光

jūn wáng yōu zhào qǐ qún gōng, yě zhì qiáo fū chǐ yī zhōng.
君王优诏起群公,也寘樵夫尺一中。
yì zhe qīng shān suí shì shì, nán jiāng bái fà fàn qiū fēng.
易着青衫随世事,难将白发犯秋风。
gòng tán tài jí fēi wú yì, néng xì cāng shēng běn bù tóng.
共谈太极非无意,能系苍生本不同。
què yǐ zǐ yáng qiān zhàng lǐng, yáo zhān huáng gǔ jiǔ xiāo dōng.
却倚紫阳千丈岭,遥瞻黄鹄九霄东。


相关内容:

甘泉吴使君使画史作简斋居士像居士见之大笑

次韵景纯道中寄大成

二十二日自北沙移舟作是日闻贼革面

初至陈留南镇夙兴赴县

梅花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大光
热文观察...
  • 金潭道中
    晴路篮舆稳,举头闲望赊。前冈春泱漭,后岭雪槎牙。海内兵犹壮,村边岁自华。客行惊节序,回眼送......
  • 寄若拙弟兼呈二十家叔
    退之送穷穷不去,乐天待富富不来。政须青山映白发,顾着皂盖争黄埃。何如父子共一壑,庞家活计良......
  • 九日赏菊
    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夜霜犹作恶,朝日为解围。今晨岂重九,节意入幽菲。孤芳擅天地,众卉亦......
  • 九月八日戏作两绝句示妻子
    今夕知何夕,都如未病时。重阳莫草草,剩作几篇诗。...
  • 九月八日戏作两绝句示妻子
    小瓮今朝熟,无劳问酒家。重阳明日是,何处有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