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戒杀诗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7-27

戒杀诗

宋代  黄庭坚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

戒杀诗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戒杀诗翻译及注释

《戒杀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生命的平等与尊重的哲理。

诗词的中文译文: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

诗意和赏析:
《戒杀诗》表达了黄庭坚对生命平等的思考与倡导。诗中以简练的语言,直接点出所有生物的肉体都是相同的,无论是人还是其他众生,都有相同的血肉之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种平等的观念是佛教所倡导的,也是黄庭坚对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的理解。

诗词通过对比不同的形体和境遇,强调了生命的平等和相对性。作者指出,痛苦与折磨并非只为自己所独有,而是所有众生共同的经历。同样地,获得丰盛和滋养也不应是自私地追求,而是应该与他人分享,体现出一种宽容和慈悲的态度。

最后两句诗,黄庭坚以自问的方式呼吁不要让阎王断送众生的命运,而应该自己反思,思考如何应对和理解生命的平等和相对性。这种自省和思考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思熟虑和对众生的尊重。

《戒杀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出了生命平等与尊重的哲理。它提醒人们要以一种宽容和慈悲的态度对待他人和众生,认识到生命的平等与相对性,从而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反思。

戒杀诗拼音读音参考

jiè shā shī
戒杀诗

wǒ ròu zhòng shēng ròu, míng shū tǐ bù shū.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yuán tóng yī zhǒng xìng, zhǐ shì bié xíng qū.
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kǔ nǎo cóng tā shòu, féi gān wèi wǒ xū.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mò jiào yán lǎo duàn, zì chuāi yīng hé rú.
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


相关内容:

寄新茶与南禅师

寄张仲谋

寄刘泗州

寄季张

寄刘泗州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李大夫招饮
    欲遣吟人对好山,暮天和雨醉凭栏。座中云气侵人湿,砌下泉声逼酒寒。红烛围棋生死急,清风挥尘笑......
  • 客自潭府来称明因寺僧作静照堂求予作
    客从潭府渡河梁,籍甚传夸静照堂。正苦穷年对尘土,坐令合眼梦湖湘。市门晓日鱼虾白,邻舍秋风橘......
  • 具茨颂
    帝省具茨,在国南屏。笃生韩公,补天子圣。文武韩公,其德庭方。靡职不宜,乃宣力四方。四方维则......
  • 次韵子高即事
    诗礼不忘它日问,文章未觉古人疏。青云自致屠龙学,白首同归种树书。绿叶青阴啼鸟下,游丝飞絮落......
  • 翠岩玑禅师真赞
    一步一弥勒,一句一释迦。逢人虽不杀,袖里有青蛇。是翠岩则二,非翠岩则别。弥勒下生时,亦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