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京口怀古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戴叔伦
2025-07-18

京口怀古

唐代  戴叔伦  

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
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
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
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

京口怀古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京口怀古翻译及注释

《京口怀古》

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
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
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
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

中文译文:

大江横跨万里,古渡渺然难寻。
波涛浩浩,声势险恶;天空苍苍,寓意忧愁。
三方都归入汉朝鼎盛时期,一条江水界定了吴州的疆域。
昔日霸国的辉煌,如今何在?唯有清泉依旧悠然自流。

诗意和赏析:

《京口怀古》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描写了长江的辽阔和悠远,以及历史变迁中的社会动荡和王朝更替。

诗的前两句“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展示了大江的浩渺和历史的悠久,形容了长江的长远和广阔。接着,诗人描述了大江的波涛声浩大而险恶,天色苍苍映衬出忧愁的意境,仿佛反映了过去的强大霸业和今天的衰落。

诗的后两句“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则表达了战国时期三国相争,最终汉朝统一的历史,以及吴国在江南的地位。诗人通过对古代历史的回顾,对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思考和反思,表达了对昔日霸业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失望。最后一句“清泉长自流”则强调了清泉长存不变的寓意,可能也寓意了希望在历史的变迁中寻找到永恒和安慰。

整首诗用简洁的词句展现了长江的辽阔和历史的沧桑,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和对当今社会的感慨,给人一种悲壮和深沉的情感。该诗以质朴的语言、深刻的寓意和独特的写法展现了戴叔伦的诗歌天赋。

京口怀古拼音读音参考

jīng kǒu huái gǔ
京口怀古

dà jiāng héng wàn lǐ, gǔ dù miǎo qiān qiū.
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
hào hào bō shēng xiǎn, cāng cāng tiān sè chóu.
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
sān fāng guī hàn dǐng, yī shuǐ xiàn wú zhōu.
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
bà guó jīn hé zài, qīng quán zhǎng zì liú.
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


相关内容: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

杨柳枝词二首

子规啼

送客归吴

寻山僧不遇作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春游曲二首
    游童苏合带,倡女蒲葵扇。初日映城时,相思忽相见。褰裳踏露草,理鬓回花面。薄暮不同归,留情此......
  • 与友人过山寺
    共有春山兴,幽寻此日同。谈诗访灵彻,入社愧陶公。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谁知尘境外,路与白......
  • 玉关寄长安李主簿
    东去长安万里馀,故人何惜一行书。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
  • 白太守行
    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谿.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太守驻行舟,阊门草萋萋。挥袂谢啼者,依然两眉......
  • 山店(一作王建诗)
    登登山路行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风动叶声山犬吠,一家松火隔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