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名句 >锦笺封与怨春诗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_宋代诗人辛弃疾
2025-07-18

锦笺封与怨春诗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

出自:出塞春寒有感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字数:7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分类:出塞  

【古诗内容】
莺未老。
花谢东风扫。
秋千人倦彩绳闲,又被清明过了。
日长破夜长眠,别听笙箫吹晓。
锦笺封与怨春诗,寄与归云缥缈。

锦笺封与怨春诗翻译及注释

《出塞(春寒有感)》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莺鸟还未老,
花儿凋谢东风扫。
秋千摇摆,人们疲倦地玩弄彩绳,
清明节又一次过去了。
白天变长,黑夜变长,人们沉沉地入眠,
不再听笙箫吹响天明。
锦笺上封印怨恨的春日诗篇,
寄托在那遥远的归云之中。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抒发了诗人的感叹和无奈。诗中的春天已经到来,但是莺鸟虽然还未变老,但花儿已经凋谢,东风吹走了花瓣。人们玩着秋千,却感到疲倦,没有了往日的兴致。清明节已经过去,人们沉浸在白天变长、黑夜变长的时光中,不再听到笙箫吹响宣告天明的声音。诗人将怨恨和对春日的思念写在锦笺上,并寄托在遥远的归云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天的变化和人们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叹和无奈。诗中的莺鸟和凋谢的花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替,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不可掌控性。秋千摇摆和人们疲倦的彩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心中的疲惫和对于春天的消沉。清明节的过去象征着节日的短暂和欢乐的逝去,人们沉沉地入眠,日子过得漫长而沉寂。诗人对于笙箫吹响天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寂静和孤寂的氛围。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怨恨和对春日的思念写在锦笺上,并寄托在归云之中,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遥望。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变化和人们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示了他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

锦笺封与怨春诗拼音读音参考

chū sài chūn hán yǒu gǎn
出塞(春寒有感)

yīng wèi lǎo.
莺未老。
huā xiè dōng fēng sǎo.
花谢东风扫。
qiū qiān rén juàn cǎi shéng xián, yòu bèi qīng míng guò le.
秋千人倦彩绳闲,又被清明过了。
rì zhǎng pò yè cháng mián, bié tīng shēng xiāo chuī xiǎo.
日长破夜长眠,别听笙箫吹晓。
jǐn jiān fēng yǔ yuàn chūn shī, jì yú guī yún piāo miǎo.
锦笺封与怨春诗,寄与归云缥缈。


相关内容:

寄与归云缥缈

别听笙箫吹晓

日长破夜长眠

又被清明过了

秋千人倦彩绳闲


相关热词搜索:锦笺封与怨春诗
热文观察...
  • 杨柳拖烟漠漠
    杨柳拖烟漠漠,梨花浸月溶溶。吹香院落春还尽,憔悴立东风。只道芳时易见,谁知密约难通。芳园绕......
  • 梨花浸月溶溶
    杨柳拖烟漠漠,梨花浸月溶溶。吹香院落春还尽,憔悴立东风。只道芳时易见,谁知密约难通。芳园绕......
  • 吹香院落春还尽
    杨柳拖烟漠漠,梨花浸月溶溶。吹香院落春还尽,憔悴立东风。只道芳时易见,谁知密约难通。芳园绕......
  • 憔悴立东风
    杨柳拖烟漠漠,梨花浸月溶溶。吹香院落春还尽,憔悴立东风。只道芳时易见,谁知密约难通。芳园绕......
  • 只道芳时易见
    杨柳拖烟漠漠,梨花浸月溶溶。吹香院落春还尽,憔悴立东风。只道芳时易见,谁知密约难通。芳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