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九锁山十咏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易简
2025-07-19

九锁山十咏

宋代  王易简  

古来得道人,一往无留踪。
胡为恋幽绝,努力抗祖龙。
冠簪宛如刻,藓蔓不敢封。
形化影未灭,石坚诚可通。
灵仙去已遥,聊尔惊凡庸。

九锁山十咏作者简介

王易简(生卒年不详)字理得,号可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末登进士第,除瑞安主簿,不赴。入元,隐居不仕。易简笃于议论,多所著述,有《山中观史吟》。《乐府补题》有其咏物词四首,《绝妙好词》卷六载其词三首。

九锁山十咏翻译及注释

《九锁山十咏》是宋代王易简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古来得道人,
一往无留踪。
胡为恋幽绝,
努力抗祖龙。

冠簪宛如刻,
藓蔓不敢封。
形化影未灭,
石坚诚可通。

灵仙去已遥,
聊尔惊凡庸。

译文:
自古以来,修得道的人,
一往无痕迹。
为何执着幽绝之境,
努力抗拒祖龙之命。

头戴冠冕犹如雕刻,
青苔茵茵不敢封尘。
形体虽已消散,但影子未曾消逝,
坚固的石头仍可以穿透。

灵仙已经远去,
只为惊动凡庸之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修道者追求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中的“得道人”指的是修炼有成的人,他们追求道之境地而不留下世俗的痕迹。作者对于修道者的选择感到疑惑,为什么他们如此执着于幽深、孤寂的境地,以至于要与祖龙(指世俗的束缚和命运)抗争。

诗中的“冠簪”象征高贵的地位,而“藓蔓”则代表了自然的生长和坚韧,它们都与修道者相呼应,展示了修道者内心的坚定与不可动摇。即使修道者的形体已经消散,但他们的影子依然存在,犹如石头一般坚固,仍然能够传递信息。

最后两句表达了修道者的境界已经远离尘世,他们也只是为了震惊那些平庸之人而留下痕迹。整首诗词通过对修道者境界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追求和对修道者选择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修道者的高贵和坚持。

九锁山十咏拼音读音参考

jiǔ suǒ shān shí yǒng
九锁山十咏

gǔ lái de dào rén, yī wǎng wú liú zōng.
古来得道人,一往无留踪。
hú wéi liàn yōu jué, nǔ lì kàng zǔ lóng.
胡为恋幽绝,努力抗祖龙。
guān zān wǎn rú kè, xiǎn màn bù gǎn fēng.
冠簪宛如刻,藓蔓不敢封。
xíng huà yǐng wèi miè, shí jiān chéng kě tōng.
形化影未灭,石坚诚可通。
líng xiān qù yǐ yáo, liáo ěr jīng fán yōng.
灵仙去已遥,聊尔惊凡庸。


相关内容:

九锁山十咏

九锁山十咏

九锁山十咏

九锁山十咏

九锁山十咏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九锁山十咏
    行云倏变灭,本作须臾期。山灵护清气,英英幻真姿。旧雨洗犹在,高风吹不移。触石有动意,出岫无......
  • 九锁山十咏
    岚阴四围合,涧水数折流。试手翻碧海,卷雨来青虬。静躁为人役,蓄泄同神谋。长歌亭上诗,飞仙不......
  • 九锁山十咏
    天吴泣海枯,化石空山中。陵谷历千变,倒倚蓬莱风。铁壁立峭绝,轂波漾玲珑。前岩寄游屧,大巧藏......
  • 题大像
    □□未生时,先有此石岩。一从下生已,□□□□□。初发混沌窍,吐尽龙宫函。嗟□□□□,巍坐当......
  • 九锁山十咏
    泠泠佩行空,湛湛镜无滓。至洁漱岸骨,余润蒸石髓。山上真人居,鼎灶长不毁。犹闻洗药香,渐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