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寄隐静山怀贤长老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8

寄隐静山怀贤长老

宋代  梅尧臣  

山有枇杷树,树多猕猴群。
高僧心不著,一似五峰云。
随飚来溪口,石上起氤氲。
果熟猕猴去,自向瀑涧分。

寄隐静山怀贤长老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寄隐静山怀贤长老翻译及注释

《寄隐静山怀贤长老》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上有一棵枇杷树,树上有众多猕猴群。
高僧心境超然,宛如五峰之云。
随着山风吹到溪口,瀑布旁的石头上升起雾气。
果实成熟,猕猴们离去,自然分散到瀑布涧谷之间。

诗意:
这首诗以寄托的方式表达了对隐静山的景物和怀念贤者长老的情感。诗人描绘了山上的一棵枇杷树,树上盘绕着一群猕猴,这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山林的生机。然而,与这繁杂的景象相比,高僧的心境却超然自在,宛如漂浮的云彩一般。诗人接着描述了山风吹到溪口时,瀑布旁的石头上升起的雾气,给人以神秘而宁静的感觉。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果实成熟后猕猴离去的描写,似乎暗示着人事无常,一切皆有离散之时。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林景色和僧人心境,展示了自然与人的对比。枇杷树和猕猴群生动地表现了山林的繁华和活力,而高僧的心境则体现了超脱于尘世的境界。通过描绘山风吹拂到溪口时产生的雾气,诗人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力量。最后一句描述了果实成熟后猕猴离去的情景,映射出人事无常的道理,以及一切都有离散的时刻。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禅境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同时也呈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禅境和人生哲理的常见关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隐喻,诗人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禅境和超脱世俗的向往。整首诗以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才华和思想追求。

寄隐静山怀贤长老拼音读音参考

jì yǐn jìng shān huái xián zhǎng lǎo
寄隐静山怀贤长老

shān yǒu pí pá shù, shù duō mí hóu qún.
山有枇杷树,树多猕猴群。
gāo sēng xīn bù zhe, yī sì wǔ fēng yún.
高僧心不著,一似五峰云。
suí biāo lái xī kǒu, shí shàng qǐ yīn yūn.
随飚来溪口,石上起氤氲。
guǒ shú mí hóu qù, zì xiàng pù jiàn fēn.
果熟猕猴去,自向瀑涧分。


相关内容:

寄新安通判钱学士

寄西京通判宋次道学士

寄谢开封宰薛赞善

寄汶上

寄文鉴大士


相关热词搜索:隐静长老
热文观察...
  • 祭猫
    自有五白猫,鼠不侵我书。今朝五白死,祭与饭与鱼。送之於中河,{左口右兄}尔非尔疏。昔尔啮一鼠......
  • 见牧牛人隔江吹笛
    朝与牛出牧,昼与牛在野。日暮穿林归,长笛初在骻。面尾骑且吹,音响未成雅。随风散远近,举调任......
  • 江口遇刘纠曹赴鄂州寄张大卿
    我同陶渊明,远忆颜光禄。得钱留酒家,醉卧江芜绿。故人已贵身独贱,篱根枯死佳花菊。孤鸿飞去鹦......
  • 建溪新茗
    南国溪阴暖,先春发茗芽。采从青竹笼,蒸自白云家。粟粒烹瓯起,龙文御饼加。过兹安得比,顾渚不......
  • 渐嘉楼望雨陪谢守
    冒雨上城头,凄凄欲报秋。云低密藏树,风急暗侵楼。渐积荷珠重,新添沼监幽。凭栏未能去,公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