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寄益上人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齐己
2025-07-19

寄益上人

唐代  齐己  

长想寻君道路遥,乱山霜后火新烧。
近闻移住邻衡岳,几度题诗上石桥。
古木传声连峭壁,一灯悬影过中宵。
风骚味薄谁相爱,欹枕常多梦鲍昭。

寄益上人作者简介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寄益上人翻译及注释

《寄益上人》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长久以来对于友人的思念和对于自己境遇的感慨。

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情,表示长时间以来一直在想寻找友人的道路,但是由于路途遥远而未能成功。他说道:“长想寻君道路遥,乱山霜后火新烧。”这里的“寄益上人”即指友人。

然后,诗人听说友人已经迁居到了邻近的衡岳,他在不同的时间多次题诗在石桥之上,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说道:“近闻移住邻衡岳,几度题诗上石桥。”这里的“移住邻衡岳”即指友人已经迁居到衡山附近。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寻访友人的艰辛,称友人所居之地是“连峭壁”,“古木传声”表示山中树木之间的回音,以此描绘出险峻而寂静的环境。而友人的居所则是孤灯寂寞的映照,给人一种深夜中孤独的感觉。诗人说道:“古木传声连峭壁,一灯悬影过中宵。”这里的“古木传声”、“一灯悬影”形象地描绘出友人所居之地的景象。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孤寂的心情和对友人不易被理解的思想的感慨。他说道:“风骚味薄谁相爱,欹枕常多梦鲍昭。”这里的“风骚味薄”表示诗人的才华不被众人所理解,而“欹枕常多梦鲍昭”则暗示了诗人因思念友人而常常睡不安稳,产生奇异的梦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寄益上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描绘了诗人寻找友人道路的艰辛和友人所在地的环境,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孤寂心情和不易被理解的感慨。通过描绘友情和自我心理的交织,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寄益上人拼音读音参考

jì yì shàng rén
寄益上人

zhǎng xiǎng xún jūn dào lù yáo, luàn shān shuāng hòu huǒ xīn shāo.
长想寻君道路遥,乱山霜后火新烧。
jìn wén yí zhù lín héng yuè,
近闻移住邻衡岳,
jǐ dù tí shī shàng shí qiáo.
几度题诗上石桥。
gǔ mù chuán shēng lián qiào bì, yī dēng xuán yǐng guò zhōng xiāo.
古木传声连峭壁,一灯悬影过中宵。
fēng sāo wèi báo shuí xiāng ài, yī zhěn cháng duō mèng bào zhāo.
风骚味薄谁相爱,欹枕常多梦鲍昭。


相关内容:

题赠湘西龙安寺利禅师

寄答武陵幕中何支使二首

寿春节进大蜀皇帝五首

绣州张相公见访

赠抱麻刘舍人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寄旧居邻友
    别后知何趣,搜奇少客同。几层山影下,万树雪声中。晚鼎烹茶绿,晨厨爨粟红。何时携卷出,世代有......
  • 晚夏金江寓居答友生
    日日冲残热,相寻入乱蒿。闲中滋味远,诗里是非高。碧耸新生竹,红垂半熟桃。时难未可出,且欲淬......
  • 赠白处士
    莘野居何定,浮生知是谁。衣衫同野叟,指趣似禅师。白发应无也,丹砂久服之。仍闻创行计,春暖向......
  • 答知己自阙下寄书
    故人劳札翰,千里寄荆台。知恋文明在,来寻江汉来。群机喧白昼,陆海涨黄埃。得路应相笑,无成守......
  • 送赵长史归闽川
    荆门与闽越,关戍隔三千。风雪扬帆去,台隍指海边。客情消旅火,王化似尧年。莫失春回约,江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