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临城道中作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字数:7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古诗内容】
逐客何人著眼看,太行千里送征鞍。
未应愚谷能留柳,可独衡山解识韩。
可独衡山解识韩翻译及注释
《临城道中作》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逐客何人著眼看,
太行千里送征鞍。
未应愚谷能留柳,
可独衡山解识韩。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在临行的时候,他站在临城道上远望,思绪万千。他看到太行山脉绵延千里,像是为他送行的马鞍。虽然他尚未能回应愚公谷的邀请留下来,享受柳树的清凉,但他却能独自领悟衡山的壮丽,解读韩愈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自己的旅行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首句以问句的形式引出,诗人询问站在什么样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表现出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离别的感慨。接着,他用太行山脉作为景物描写,赋予山脉送行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他对于远行的决心和不舍之情。
接下来两句描述了苏轼在旅途中的选择与困惑。他说自己尚未能留在愚公谷,享受柳树的风凉,暗示了他对于安逸和舒适的向往,但他也意识到自己必须继续前行。最后一句表达了他对衡山的理解和对韩愈的赞叹,显示了他对文学和人文的关注和热爱。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苏轼临行时的复杂情感和对于人生的思考,既有对离别的惋惜,又有对于追求和探索的坚持。这首诗词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生的体验和境遇。
可独衡山解识韩拼音读音参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