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灵都观李道士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张籍
2025-07-18

灵都观李道士

唐代  张籍  

仙观雨来静,绕房琼草春。
素书天上字,花洞古时人。
泥灶煮灵液,扫坛朝玉真。
几回游阆苑,青节亦随身。

灵都观李道士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灵都观李道士翻译及注释

《灵都观李道士》是唐代张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仙观雨来静,
绕房琼草春。
素书天上字,
花洞古时人。
泥灶煮灵液,
扫坛朝玉真。
几回游阆苑,
青节亦随身。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为灵都观的仙境景象。下雨后,观中一片宁静,绕着房屋是飘摇的琼草,犹如春天一般。素书上写着天上的字,花洞里住着古时的仙人。在泥灶上煮着灵液,清晨时扫坛朝拜,向着玉真的仙人祈祷。作者多次游历阆苑,青节(指青年时期)也随身伴随。

赏析:
这首诗以幽静、神秘的仙境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神仙之道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描绘雨后的宁静和绕房的琼草,给人一种仙境的感觉,与外界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素书上的天上字和花洞中的古仙人,增添了神秘感和超凡的色彩。泥灶煮灵液、扫坛朝玉真等场景,展示了作者对修仙之道的虔诚与向往。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多次游历阆苑(一种仙境),青节(青春)也随身伴随,显示了对仙境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词给人一种超然世俗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渴求和对仙人之道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仙境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传达了对真理、纯净和超越尘世的追求。整体上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使读者心生向往,感受到超越世俗的美好境界。

灵都观李道士拼音读音参考

líng dōu guān lǐ dào shì
灵都观李道士

xiān guān yǔ lái jìng, rào fáng qióng cǎo chūn.
仙观雨来静,绕房琼草春。
sù shū tiān shàng zì, huā dòng gǔ shí rén.
素书天上字,花洞古时人。
ní zào zhǔ líng yè, sǎo tán cháo yù zhēn.
泥灶煮灵液,扫坛朝玉真。
jǐ huí yóu làng yuàn, qīng jié yì suí shēn.
几回游阆苑,青节亦随身。


相关内容:

答僧拄杖

哭山中友人

霅溪西亭晚望(一作霅溪远望)

隐者

送友人归山


相关热词搜索:道士
热文观察...
  • 送韦评事归华阴
    三峰西面住,出见世人稀。老大谁相识,恓惶又独归。扫窗秋菌落,开箧夜蛾飞。若向云中伴,还应着......
  • 登咸阳北寺楼(一作登感化寺楼)
    高秋原上寺,下马一登临。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向深。旧宫人不住,荒碣路难寻。日暮凉风起,萧条多......
  • 送新罗使
    万里为朝使,离家今几年。应知旧行路,却上远归船。夜泊避蛟窟,朝炊求岛泉。悠悠到乡国,远望海......
  • 宿邯郸馆寄马磁州(一作宿邯郸寄磁州友人)
    孤客到空馆,夜寒愁卧迟。虽沽主人酒,不似在家时。几宿得欢笑,如今成别离。明朝行更远,回望隔......
  • 宿广德寺寄从舅
    古寺客堂空,开帘四面风。移床动栖鹤,停烛聚飞虫。闲卧逐凉处,远愁生静中。林西微月色,思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