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葺居五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4

葺居五首

宋代  苏辙  

杂花生竹间,竹荒花亦瘁。
移花通狂鞭,春到两皆遂。
墙东破茅屋,排去收遗址。
时来拾瓦砾,细细留花地。

葺居五首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葺居五首翻译及注释

诗词:《葺居五首》
作者:苏辙(宋代)

杂花生竹间,
竹荒花亦瘁。
移花通狂鞭,
春到两皆遂。

墙东破茅屋,
排去收遗址。
时来拾瓦砾,
细细留花地。

中文译文:
在杂花和竹子之间,
竹子荒花也疲惫。
移动花朵像疯狂的鞭子,
春天来临,两者都繁盛。

墙壁东边是破旧的茅草屋,
清除了残留的遗址。
时光流转,我拾起瓦砾,
细心地留下这片花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辙的《葺居五首》之一,描绘了诗人修葺住所的情景和其中蕴含的意义。

诗人首先以"杂花生竹间"来形容住所,表达了诗人居住环境的丰富多样和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他使用"竹荒花亦瘁"的意象,将竹子与花朵相对照,表达了竹子虽然荒凉,但也有凋零疲惫之时,暗示了人事物皆有盛衰的道理。

"移花通狂鞭,春到两皆遂"这句表达了诗人移动花朵的动作,将花朵比作疯狂的鞭子,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来临时花朵的蓬勃生长和繁盛景象。这也暗示了诗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住所焕发出新的生机和美丽。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墙壁东边的破茅草屋,以及清除遗址的场景。这表达了诗人对住所的整修和改善,将旧的茅草屋改建为新的住所。随后,诗人提到拾起瓦砾的场景,细心地保留这片花地。这种细致入微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住所修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诗人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的细心观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呈现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葺居五首拼音读音参考

qì jū wǔ shǒu
葺居五首

zá huā shēng zhú jiān, zhú huāng huā yì cuì.
杂花生竹间,竹荒花亦瘁。
yí huā tōng kuáng biān, chūn dào liǎng jiē suì.
移花通狂鞭,春到两皆遂。
qiáng dōng pò máo wū, pái qù shōu yí zhǐ.
墙东破茅屋,排去收遗址。
shí lái shí wǎ lì, xì xì liú huā dì.
时来拾瓦砾,细细留花地。


相关内容:

葺居五首

葺居五首

葺居五首

毛君惠温柑荔支二绝

两中秋绝句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居五首
热文观察...
  • 葺居五首
    东南皆民居,屋败如龉齿。一完诚未能,缀葺聊且尔。内修晨夜虞,外结比邻喜。无心本何营,生理未......
  • 试制举人呈同舍诸公二首
    早岁同科止六人,中年零落半埃尘。却将旧学收新进,几误今生是後身。肮脏别都遗老骥,沉埋秘府愧......
  • 上元
    上元车马正喧喧,老病无聊长掩门。不著繁灯眩双目,独邀明月上前轩。跏趺默坐闻三鼓,寂寞谁来共......
  • 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学士奉使高丽二首
    东夷从古慕中华,万里梯航今一家。夜静双星先渡海,风高八月自还槎。鱼龙定亦知忠信,象译何劳较......
  • 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学士奉使高丽二首
    官是蓬莱海上仙,此行聊复看桑田。鲲移鹏徙秋帆健,潮阔天低晓日鲜。平地谁言无嶮岨,仁人何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