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清凉寺白云庵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18

清凉寺白云庵

宋代  王安石  

庵云作顶峭无邻,衣月为衿静称身。
木落冈峦因自献,水归洲渚得横陈。

清凉寺白云庵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清凉寺白云庵翻译及注释

诗词:《清凉寺白云庵》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庵云作顶峭无邻,
衣月为衿静称身。
木落冈峦因自献,
水归洲渚得横陈。

中文译文:
白云庵的庵云如同屹立在山峰巅峭处,周围没有其他庵堂。
月光借衣成为衿,静静地覆盖在身上。
山上的树木凋零,山峦因此自愿奉献。
水流归于洲渚,自然地横陈于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位于清凉寺的庵堂,以自然景观和宁静之美为主题。诗中使用了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清凉寺白云庵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先,庵堂的庵云如同屹立在绝顶险峭之处,形容其独特而壮观。庵云象征着庵堂的存在和独特之美。

接着,诗中描述了月光借衣成为衿,静静地覆盖在身上。这里的"衣月为衿"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月光比喻为衣服,强调了庵堂的宁静和祥和。

然后,诗人写道山上的树木凋零,山峦因此自愿奉献。这里表达了自然界万物随着季节的更替而自然变化的规律,也暗示了庵堂主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最后,水流归于洲渚,自然地横陈于此。这里描绘了水流归于平静的水域,形成一种横陈的景观。这种景象与庵堂的宁静相呼应,使整个诗意更加和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庵堂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运用了富有意境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清凉寺白云庵拼音读音参考

qīng liáng sì bái yún ān
清凉寺白云庵

ān yún zuò dǐng qiào wú lín, yī yuè wèi jīn jìng chèn shēn.
庵云作顶峭无邻,衣月为衿静称身。
mù luò gāng luán yīn zì xiàn, shuǐ guī zhōu zhǔ dé héng chén.
木落冈峦因自献,水归洲渚得横陈。


相关内容:

清风阁

强起

破冢二首

平山堂

破冢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白云庵清凉寺
热文观察...
  • 山田久欲折
    山田久欲折,秋至尚求雨。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朔云卷众水,惨淡吹平楚。横陂与直堑,疑即没......
  • 上西垣舍人
    共说才高世所珍,诸贤谁敢望光尘。讨论润色今为美,学问文章老更醇。赋拟相如真复似,诗看子建的......
  • 日西
    日西阶影转梧桐,帘卷青山簟半空。金鸭火销沈水冷,悠悠残梦鸟声中。...
  • 始与韩玉汝相近居遂相与游今居复相近而两家
    羁旅儿童得近邻,相知邂逅即情亲。当时岂意两家子,此地更为同社人。勋业弹冠知白首,文章投笔让......
  • 示李叔时二首
    知子鸣弦意在山,一官聊复戏人间。能为白下东南尉,藜杖缁巾得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