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琴曲歌辞·别鹄操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韩愈
2025-07-22

琴曲歌辞·别鹄操

唐代  韩愈  

雄鹄衔枝来,雌鹄啄泥归。
巢成不生子,大义当乖离。
江汉水之大,鹄身鸟之微。
更无相逢日,安可相随飞。

琴曲歌辞·别鹄操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琴曲歌辞·别鹄操翻译及注释

诗词的中文译文:
雄鹄衔枝来,雌鹄啄泥归。
巢成不生子,大义当乖离。
江汉水之大,鹄身鸟之微。
更无相逢日,安可相随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鸳鸯鸟(雄鹄和雌鹄)的别离场景。雄鹄常常带着枝叶回巢,而雌鹄常常啄食泥土归巢。然而,他们的巢虽然已经建成,却没有孵化出任何子嗣,这是因为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大义而无法成为一对。诗人通过比喻,将这对鸳鸯鸟的离别与人世间大义的牵绊相连,借此表达了挣扎于道义和情感之间的人们的心境和痛苦。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对鸳鸯鸟的别离,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大义与情感之间冲突的思考和痛楚。诗中描述的雄鹄衔枝而来、雌鹄啄泥而归的动态画面,生动地展现了鸳鸯鸟离别的情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凄凉和无奈。通过将鸳鸯鸟的别离喻为大义和情感的彼此背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命运注定的悲剧和对于伦理困境的矛盾感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江汉水之大、鹄身鸟之微的形象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在大道和道义面前的微末与渺小,以及其所遭遇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整首诗以叙事抒情的方式,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出了内心的冲突和矛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琴曲歌辞·别鹄操拼音读音参考

qín qǔ gē cí bié gǔ cāo
琴曲歌辞·别鹄操

xióng gǔ xián zhī lái, cí gǔ zhuó ní guī.
雄鹄衔枝来,雌鹄啄泥归。
cháo chéng bù shēng zǐ, dà yì dāng guāi lí.
巢成不生子,大义当乖离。
jiāng hàn shuǐ zhī dà, gǔ shēn niǎo zhī wēi.
江汉水之大,鹄身鸟之微。
gèng wú xiāng féng rì, ān kě xiāng suí fēi.
更无相逢日,安可相随飞。


相关内容:

琴曲歌辞·别鹤

琴曲歌辞·残形操

琴曲歌辞·将归操

琴曲歌辞·龟山操

琴曲歌辞·幽兰


相关热词搜索:琴曲
热文观察...
  • 琴曲歌辞·别鹤
    主人一去池水绝,池鹤散飞不相别。青天漫漫碧海重,知向何山风雪中。万里虽然音影在,向心终是死......
  • 琴曲歌辞·别鹤
    分飞共所从,六翮势摧风。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青田归路远,月桂旧巢空。矫翼知何处,天涯不......
  • 琴曲歌辞·别鹤
    双鹤出云谿,分飞各自迷。空巢在松杪,折羽落江泥。寻水终不饮,逢林亦未栖。别离应易老,万里两......
  • 琴曲歌辞·昭君怨二首
    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举头惟见月,何处是长安。汉庭无大议,戎虏几先和。莫羡倾城色,昭君恨......
  • 琴曲歌辞·昭君怨
    自古无和亲,贻灾到妾身。胡风嘶去马,汉月吊行轮。衣薄狼山雪,妆成虏塞春。回看父母国,生死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