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秋夕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聂夷中
2025-07-23

秋夕

唐代  聂夷中  

唐诗三百首  叙事  抒情  同情  

日往无复见,秋堂暮仍学。
玄发不知白,晓人寒铜觉。
为材未离群,有玉犹在璞。
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

秋夕作者简介

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人,一说为河南人。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代表作有《咏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发邺北经古城》、《杂怨》等,其中以《咏田家》和《田家二首》(其一)流传最广(《田家二首》(其二)后人多认定为李绅的作品,故不提)。

秋夕翻译及注释

《秋夕》是唐代诗人聂夷中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太阳已经消失,无法再见到它的光芒。秋天的夜晚,我依然在学习。头发已经由黑色变成白色,黎明的人们感受到寒冷的铜。虽然我还没有脱离凡俗,但我仍然有自己的才华。谁能把碧桐树的枝叶雕刻成为云门乐?

诗意:
这首诗以秋夕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转的思考和对时光的珍惜之情。诗中的“玄发不知白”和“晓人寒铜觉”都是在描绘岁月的长久和时光的流逝。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头发的变白和黎明时分铜镜的寒冷,将自己与岁月进行了暗示性的联系。尽管时光流转,但诗人仍在秋堂学习,意味着他对知识的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赏析:
《秋夕》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夜晚和流逝的时光。诗人用头发的变白和黎明时分铜镜的寒冷,以及自己在秋堂学习的坚持,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思考和对知识追求的坚守。最后两句“为材未离群,有玉犹在璞。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以夸张手法描绘诗人的才华和追求,把碧桐的枝叶比作云门乐,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对才华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虽然只有八句,但言简意赅,语言精炼,表达了对光阴流逝和知识追求的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秋夕拼音读音参考

qiū xī
秋夕

rì wǎng wú fù jiàn, qiū táng mù réng xué.
日往无复见,秋堂暮仍学。
xuán fā bù zhī bái, xiǎo rén hán tóng jué.
玄发不知白,晓人寒铜觉。
wèi cái wèi lí qún, yǒu yù yóu zài pú.
为材未离群,有玉犹在璞。
shuí bǎ bì tóng zhī, kè zuò yún mén lè.
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


相关内容: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游兰溪/游沙湖

春日登楼怀归

鳲鸠

杂曲歌辞·壮士吟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西江月·新秋写兴
    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
  • 红桥游记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
  • 梦中作四绝句(之二)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
  • 山花子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寄......
  • 深院
    鹅儿唼啑栀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