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如梦令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吴潜
2025-07-23

如梦令

宋代  吴潜  

如梦令  

插遍门前杨柳。
又是清明时候。
岁月不饶人,鬓影星星知否。
知否。
知否。
且尽一杯春酒。

如梦令作者简介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如梦令翻译及注释

《如梦令》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吴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插遍门前杨柳。
又是清明时候。
岁月不饶人,鬓影星星知否。
知否。知否。
且尽一杯春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清明时节的景象。门前的杨柳已经插满了新芽,春天的气息弥漫着周围的环境。诗人吴潜用插遍门前杨柳的景象,表达了春天的繁荣和生机盎然的景象。然而,他也提到了岁月的无情,人们的鬓发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白发,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衰老的不可避免。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人问道:“鬓影星星知否”,意思是问星星是否知道人们的鬓发已经斑白。然后诗人说:“知否。知否。”,再次提问,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且尽一杯春酒”,则是借酒消愁,暂时抛开忧虑,尽情享受眼前的美好春光。

赏析:

《如梦令》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思考时光流逝的主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无情的感慨。诗中的杨柳和清明时节象征着生命和希望,而鬓影星星和岁月不饶人则反映了人们面对时光流逝和衰老的无奈。这种对时光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贯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索。

诗人运用了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营造出一种意境。诗中的反问和重复的节奏给诗词增添了一种悠远的韵味。最后一句“且尽一杯春酒”则展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态度,他鼓励自己和读者在流逝的时光中,珍惜眼前的美好,抛开忧虑,尽情享受生命的喜悦。

整首诗以简洁、淡泊的语言传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和感慨,折射出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珍惜。这使得《如梦令》成为一首富有哲理和感慨的诗词作品,引人深思。

如梦令拼音读音参考

rú mèng lìng
如梦令

chā biàn mén qián yáng liǔ.
插遍门前杨柳。
yòu shì qīng míng shí hòu.
又是清明时候。
suì yuè bù ráo rén, bìn yǐng xīng xīng zhī fǒu.
岁月不饶人,鬓影星星知否。
zhī fǒu.
知否。
zhī fǒu.
知否。
qiě jǐn yī bēi chūn jiǔ.
且尽一杯春酒。


相关内容:

巫山枕障

喜迁莺(金村阻风)

早春野望

杂诗

减字木兰花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凤衔杯
    青苹昨夜秋风起。无限个、露莲相倚。独凭朱阑、愁望晴天际。空目断、遥山翠。彩笺长,锦书细。谁......
  •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道成本欲去,挥手凌苍苍。时来不关人,谈笑游轩皇。献纳少成事,归休辞......
  • 赠惠律大师
    秋是忆山日,禅窗露洒馀。几悬华顶梦,应寄沃洲书。风月资吟笔,杉篁笼静居。满城谁不重,见著紫......
  • 齐天乐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古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凉飕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
  • 少年游(黄钟楼月)
    檐牙缥缈小倡楼。凉月挂银钩。聒席笙歌,透帘灯火,风景似扬州。当时面色欺春雪,曾伴美人游。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