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省中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18

省中二首

宋代  王安石  

大梁春雪满城泥,一马常瞻落日归。
身世自知还自笑,悠悠三十九年非。

省中二首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省中二首翻译及注释

诗词:《省中二首》

大梁春雪满城泥,
一马常瞻落日归。
身世自知还自笑,
悠悠三十九年非。

中文译文:
大梁城中的春雪覆满了尘泥,
一匹马常常注视着夕阳归去。
我自己明白自己的身世,却只能自嘲,
漫长而悠远的三十九年不是一般的艰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作者沉痛的人生感慨和自嘲的情绪。

首先,诗中的"大梁春雪满城泥"描绘了大梁城(今河南开封)春天的景象,雪花覆盖了尘泥,形容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这里可以理解为社会的浮华和虚妄。

接下来的"一马常瞻落日归"表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思索和对光阴流逝的感叹。马儿注视着夕阳西下,暗示着作者对岁月的追忆和对生命的短暂的认识。

诗的下半部分,"身世自知还自笑,悠悠三十九年非",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理解和对人生的自嘲。作者深知自己的身世和经历,并以自嘲的方式来面对。"悠悠三十九年非"意味着作者经历了漫长而不平凡的三十九年,其中包含了各种困苦和磨难。

整首诗通过对大梁城的描写、对马儿和夕阳的表现以及对自身身世的反思,传达了作者对社会浮华的冷嘲热讽和对人生苦难的深刻体验。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力。

省中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shěng zhōng èr shǒu
省中二首

dà liáng chūn xuě mǎn chéng ní, yī mǎ cháng zhān luò rì guī.
大梁春雪满城泥,一马常瞻落日归。
shēn shì zì zhī hái zì xiào, yōu yōu sān shí jiǔ nián fēi.
身世自知还自笑,悠悠三十九年非。


相关内容:

省中二首

僧德殊家水帘求予咏

塞翁行

荣上人遽欲归以诗留之

即事五首


相关热词搜索:二首
热文观察...
  • 诗呈节判陆君
    中郎笔墨妙他年,晚与君游喜象贤。款款故情初未憖,飘飘新句总堪传。英才但未遭文举,明主宁当弃......
  • 示俞秀老
    缭绕山如涌翠波,人家一半在烟萝。时丰笑语春声早,地僻追寻野兴多。窣堵朱甍开北向,招提素脊隐......
  • 试茗泉
    此泉地何偏,陆羽曾未阅。坻沙光散射,窦乳甘潜泄。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但有梦中人,相随掬......
  • 书会别亭
    西城路,居人送客西归处。年年借问去何时,今日扁舟从此去。春风吹花落高枝,飞来飞去不自知。路......
  • 四月果
    一春强半勒花风,几日园林几树红。汲汲追攀常恨晚,纷纷吹洗忽成空。行看果下苍苔地,已作人间白......